憂鬱已成為精神疾病中的「普通感冒」,在任何年齡層均可出現,病人不會主動就醫,或以隱喻的症狀抱怨,在基層醫療或醫院的家庭醫學科出現的頻率高。與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鬱血性心衰竭CHF、慢性腎衰竭CKD、癌症Cancer)、焦慮、慢性疼痛、睡眠障礙等,常共同存在 ,甚至影響到疾病的嚴重程度。
根據統計,每五個美國人在其一生中會有重度憂鬱症發生,長時間追蹤,這些病人的憂鬱症會復發,甚至會有心理社會層面的失能情形產生。通常連續兩周情緒低落、平時的嗜好失去興趣、無精打采,導致疲倦加劇與活動力減少,稍做事會明顯疲倦,生活功能明顯變差。
目前健保局提供四十歲以上每三年一次免費的成人健康檢查,對於憂鬱檢測採取兩個問題:一、過去兩周是否感覺情緒低落、沮喪或沒有希望。二、過去兩周是否感覺做事失去興趣或樂趣?其中一題答是者,有憂鬱症的傾向,兩題皆答是者,強烈懷疑有憂鬱症,需進一步確認是否罹患重鬱症。
標準共有九項症狀:一、情緒低落。二、對所有或幾乎所有的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三、顯著的體重減輕或增加。四、失眠或過度睡眠。五、精神動能方面顯得激躁或呆滯。六、倦怠或無精打采。七、感到無價值或過度、不適當的罪惡。八、思考或專注能力的低下或無法做決定。九、 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
其中第一、二項必須有一者存在,總共要有五項以上的症狀出現,且每項症狀都必須造成社交、工作和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顯著變差,且持續兩周才符合。
大部分民眾不認為它是病須治療,因此常被忽視、誤解或誤診,使得病人遭受不必要的歧視、身心上的痛苦、家庭風波,甚至自殺喪失生命。多數病人就診時,以易倦怠、心神恍惚、人生乏味等症狀表達,會歸因於失眠、肝功能不好、氣血不足等生理症狀。
憂鬱症的生理性症狀很多種,光聽病人描述,好像全身都是病,但詳細檢查,又都沒出現特殊的異常數值。病人到處求醫、自行服藥,會影響體內免疫系統,對感染的抵抗力減低,衍生出很多疾病, 使得本來就黯淡的健康狀況更加晦暗。
(作者為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