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和勞工朋友常因工時長、勞累、壓力大或姿勢不良,容易使得肌肉發炎疼痛,可按壓風池(如圖)等穴道來舒緩。
中醫師阮膺旭表示,平時保持良好的姿勢,養成良好的運動和飲食習慣,就是保持氣血循環的重要祕訣。圖/謝恩得
【本報大林訊】一名三十五歲貨車司機長時間開車,可能坐姿不對,造成脖子痠痛,甚至影響睡眠,藉由中醫藥物及針灸治療後,症狀獲得緩解。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表示,肌肉痠痛在中醫裡可分為氣血衰弱和氣血瘀滯。「氣血衰弱」包括過度疲勞引起的肌肉痠痛,容易發生在工時長且姿勢不良的人身上,「氣血瘀滯」則是因上班族大多待在冷氣房裡,或喜歡吃冰品消暑,造成氣血循環不好,引發肌肉痠痛。
中醫治療肌肉痠痛主要舒筋活絡,可利用川芎、川七、丹蔘、紅花、雞血藤、胡索、黨芎等藥材,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若長期腰痠背痛,也可藉按壓委中、陽陵泉、腎俞等穴位改善痠痛感。肩膀痠痛則可按壓風池、肩井、天宗、肩骨來舒緩。
阮膺旭說,一般民眾無法自行針灸,可利用洗澡時,在痠痛處熱敷,讓肌肉鬆弛。久坐或長期維持同個姿勢,容易出現肩頸痠痛,可利用休息時做聳肩運動,活動肩部肌肉和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