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讀書會時,有位護理師提到一位老太太多年前曾住院,後來癌症末期過世,她的先生竟然在她逝世周年忌日前夕自殺身亡。
「我記得她的先生當時才六十幾歲,不但身體健壯,幾個女兒也很爭氣,都各自擁有一間工廠,連孫子輩的也統統考上台大。」我也想起來了。
「唉!為何白手起家事業有成、兒孫成材的老先生,會選在太太忌日前自殺呢?」
「對被需要感到空虛吧!就像一棵大樹的根,最大的榮耀來自於對它的依賴、需要—負有對這棵樹的營養補給及支撐全樹的重任,假如有一天,突然不再被需要時,情何以堪?」
「唉,不但情何以堪,有時候還更嚴重呢。我老爸之前打電話給我,說他好想去天上見我過世的老媽。」阿長有感而發。
「這事情要好好處理,萬一做出極端的事情就不好。你老爸一個人住嗎?」
「嗯,雖然我跟姐姐嫁到遠地,爸爸還是認真的在老家工作(修理汽車),直到有一天突然打電話跟我們說:『我,好想念妳們的媽媽,好想去天上見她。』我跟姐姐才了解,爸爸過得很寂寞,嗚─,嗚─」
「擁有強壯的身體,並不等於心靈也一樣豐盈啊。還好妳們姐妹發現得早。」我安慰阿長。
「我老爸還跟我和姐姐說:『等我老了,做到不能做的時候,我會自己做個了結,妳們不用替我擔心。』老爸怕他老了以後會拖累我們。」
護理長擦完眼淚,哽咽繼續說:「我檢討自己後就跟老爸說:『爸,我跟姐姐都好需要你,爸爸,你一定要讓我跟姐姐,永遠有一個娘家在等我們,讓我們可以在過年、過節時回娘家,爸爸,我們好愛你,也好需要你─』」
「後來呢?」
「我跟姐姐總會不約而同的用各種方式,讓老爸知道我們有多麼需要他,不再只是打打電話,現在老爸都會期待,下一次我們父女的再聚會呢。尤其在特殊節日,如:老媽的忌日、過年、中秋節、父親節等。」
「太好了,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人世間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妳們姐妹的愛,完全避免了這個悲劇。」
「對,我們姐妹用行動讓老爸深深感受到,我們不但好愛他,也都好需要他,更不想要有任何的遺憾,所以我們會創造老爸爸『被需求』的愛直到永遠。」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緩和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