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外交高層人士評估,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估計會在明年春天、最快明年一月復談,我國不排除派專家團到美國做預備性工作;此外,台日漁業會談一定在年底前舉行,我方希望在十一月,為達具體成果,至少以「暫定措拖」解套。
高層表示,無論歐巴馬連任或羅姆尼當選美國總統,人事都會異動,TIFA諮商會議正式恢復要等美國大選結束、人事異動底定後,我方評估最快明年一月或春季復談;但由於TIFA工作階層的人不變,所以本月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派遣專家團來台後,我方亦考慮派團過去。
我國與美方正在談關務合作、投資協定、相互認證等,慢慢堆起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目前在歐盟,也有工作小組針對製藥、汽車、貿易障礙等議題在協商,以「堆積木」方式推動ECA(經濟合作協定)。
其他已啟動的經濟協議談判,因為台紐有產業互補的特性,台、紐的談判進展,較台、星間的快。接下來,要準備與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創始國智利洽簽,這也是政府規畫八年加入TPP的步驟之一。
至於台日漁業會談,高層指出,日方已提時程及議題,包括維持漁業秩序等;我方則建議,若本次無法簽署正式協議,不妨以「暫時性措拖」讓漁民不受干擾,達成保障漁民權益的總目標,日方同意要有具體成果。
外交官員說,台日在區域性漁業組織中有很多合作,除這次的漁權談判,未來也希望建立漁業合作架構的對話機制,簽署協議或備忘錄。他強調,我們要擱置的是爭議,不是主權,漁業談判要單純化,不會在會談中刻意提到,但會堅持主權立場。他認為,觸及「畫界」難有共識,但維持永續性的漁業發展、養護漁群等議題,較易達成協議。
外交部亞太司參事黃明朗昨天也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答詢說,台日漁業談判主要癥結在於重疊海域漁船作業問題,日方過去不願意跟台灣談重疊水域漁船作業問題,這次表示願意磋商,畫定台灣漁船可接受範圍,我們「要價要高點,不要自限範圍」。
台日漁業會談輪流在兩地舉行,第十六次漁談在台北舉行,不過去年第十七次漁談的會前會在東京舉行,所以今年在東京或台北還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