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家族成員眾多,有橘子、柑子、柚子、橙子、檸檬等水果「巨頭」,想來算得上水果世界的豪門了。
橘子亦作桔子,通常說來「橘」比「桔」要正式一些,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桔的正音讀「捷」,一般只用在兩個詞彙上,一個是桔槔,這是一種井上汲水的工具;一個是桔梗,這是一種草本觀賞用和藥用植物。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有個反派角色叫桔梗店老闆,如果以為他是賣橘子的老闆,那就大錯特錯了,人家是賣藥材的。桔子是民間俗謂,大約是取其「吉木」之意,華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買盆橘子放門口,就是取此意。
柑、橘一貫併稱,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裡說得很清楚:「橘實小,其瓣味微酢,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一般說來,果形正圓,色黃赤,皮緊紋細不易剝,多汁甘香的叫柑;果形扁圓,色紅或黃,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的叫橘。柑和橘的分別原是很明顯的,不過在俗話中常見混淆,如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柚子是柑橘家族裡的大塊頭,在秋令水果裡也算上最大的了。柚子果形大,呈球形或梨形,檸檬黃色,果肉白或紅色。
柚子的品種及別名很多,像雪柚、文旦、團圓果、拋、朱欒、雷柚、苦柚、氣柑、香拋等都是其別名。柚子在民間很吃香,這得益於其諧音。柚子諧音「佑子」,被人們認為有吉祥的含義。年節的時候吃柚子象徵著金玉滿堂,柚和「有」諧音,是「大柚大有」的意思,除去霉運帶來來年好運勢。
橙子是柑橘家族的後來者。橙子亦稱為柳橙、甜橙、黃果、金環、柳丁,是種植了很久的混合品種,是柚子和橘子的雜交品種,起源於東南亞。橙子綜合了橘和柚的優點,果實可以剝皮鮮食果肉,也可以搾汁或用作其他食物的附加物。
「橘化為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這個成語比喻由於環境的影響,人的習性也會由好變壞。
其實這是古人的誤解。「枳」又名「枸橘」,俗稱「臭橘」,果肉少而味酸。橘和枳都屬於芸香科,但不同種,橘不會變成枳,古人觀察不周,才造成了這個千古誤會。
檸檬也是柑橘家族的一員。許多人以為它純粹是外國水果,其實大謬,有專家考證中國西南就是檸檬的一大原產地。大約檸檬太酸,不宜鮮食,不招國人喜歡,這才遠涉重洋,由阿拉伯人引進到歐洲,進而發揚光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