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項國人脊椎保健調查發現,二十二到四十歲青壯年族群,超過七成五每天坐超過五小時。林口長庚骨科主治醫師陳文鈐指出,久坐容易因姿勢不良引發脊椎病變,門診中腰痠背痛、脊椎病變的中壯年族群愈來愈常見。
陳文鈐表示,不少人坐愈久,姿勢愈走樣,開始彎腰駝背,或因長時間看電腦、文件太專心,頭部不自覺往前傾,都對腰椎形成很大壓力。一名四十歲上班族下背痛長達十個月,雙腳無力、走不遠,晚上痛到睡不著,白天無法好好上班。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腰椎不穩定,必須接受脊椎手術治療。
陳文鈐提醒民眾要隨時保持挺直的坐姿,或使用腰部靠墊等輔具維持端正姿勢;每坐一個小時,應該起身伸展一下軀幹,同時維持充足睡眠,讓脊椎獲得適當休息。
陳文鈐說,許多人上班後久坐,下了班又因為疲勞懶得起身運動,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懶散的坐姿因肌肉放鬆,壓力幾乎全由脊椎承受,「日也坐、夜也坐」,容易引發下背痛,甚至造成脊椎病變。
陳文鈐指出,對年輕族群而言代表缺乏運動,最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不管是快走、游泳、慢跑等,都有助於強化背部肌肉的支撐力。即使正處在下背痛時期,也可經醫師指導做適度運動,會比一直休息好。
下背痛常會反覆發作,陳文鈐說,大部分下背痛約兩到三周復原,如果疼痛持續發生,有可能是脊椎病變等問題引起,若出現不耐久坐、久站,或是走一段路就得休息、走不遠,這時光靠貼布、按摩、復健治療已無法緩解疼痛,應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