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王時
什麼是「溼地」?對許多人來說,字詞的陌生大過對環境的陌生,其實,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無論是水田、池塘、渠道、海邊、河口、河川灘地、河川草澤這些地方,都是所謂的溼地。溼地是地球生態最豐富的自然環境,很多生物都生長在這種水與陸地交界的地方。
關渡溼地是北台灣的重要濕地,目前被政府評定為國家重要濕地,占地約三百九十四公頃,位置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匯流之處。一直以來,關渡溼地都是北方候鳥來台渡冬與過境的重要地點。根據關渡自然公園的調查,目前在關渡溼地所記錄的鳥類數量,每年可以超過二萬隻次,有超過一百二十種以上的鳥類在此處停留。
根據二十多年來的紀錄顯示,關渡溼地已經有超過二百七十種以上的鳥類被正式記錄,也就是說,台灣近五百五十種鳥類中,有一半以上的鳥類,在這裡可以被發現。
這次主要介紹在關渡溼地比較容易被觀察到的候鳥,為數頗多的琵嘴鴨,就是其中之一。牠們外觀最大的特徵就是那個扁扁大大的嘴巴,有人形容好像是樂器琵琶,這也是牠們中文名字的由來。
琵嘴鴨的身長約莫五十公分,在雁鴨科來說體型屬於中型,跟市場常見的菜鴨相比,個頭看起來再小一點。牠們主要以水中或泥中的各類底棲動物、螺貝、昆蟲、魚類或者種子為食。
雄鳥的腹部栗色,胸部白色,頭頸深綠色,兩側具有金屬光澤;雌鳥褐色斑駁,尾巴近白色,貫眼紋深色。生性非常機警,如果發現敵人,會迅速逃跑。
鴨子是濾食性動物,透過嘴喙與舌頭相互錯動,將食物與不要的雜質分離,再把需要的食物過濾出來吞到肚子裡面,因此,長著一個大嘴巴的琵嘴鴨,可以說非常適合生長在泥灘地廣闊的關渡溼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