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狨猴,在巴西

文與圖/胡雙池 |2012.09.29
1367觀看次
字級
圖/胡雙池

來到面積有一千五百二十三平方公里的巴西聖保羅市,市區內有許多衛星城,Cotia市就是其一,佛光山如來寺就坐落在這海拔八百公尺高的丘陵中。

掛單期間,一天早齋後隨著陳師兄來到齋堂外,聽他說有一群小猴子偶爾會出現,於是領我去見識見識。

喜見狨猴群

他取了一根香蕉,我順手帶了一點腰果與葡萄乾。來到樹下,他先發出逗叫聲響。不一會兒,頭上的樹葉沙沙作響,隨即眼前的樹枝上有東西在晃動。定眼一看,竟是一隻隻的小狨猴!

個子高的陳師兄,將香蕉一小段、一小段的拿在手上準備餵食,小猴靈巧又大膽的從樹枝上,伸出一雙手爪,橫身跨越到人的手中取食。

我則將手上的食物, 逐次擺在身前的小石桌上,一來好騰出手拍照,二者可以近距離觀察狨猴的動態。

猴群很快地攀著樹幹跳下地來、敏捷地跳上圓桌,一會兒就來了五隻,搶奪腰果及一顆顆的葡萄乾(圖)。牠們用雙手捧著食物往嘴中送,長尾巴則橫在石桌上,做為穩定身軀的支撐物,不時還以好奇又懷疑的眼神看著我這陌生的訪客。

近距離觀察,發現這群狨猴的身軀約有二十至二十五公分,超長的尾巴有身體兩倍長(圖)。一身灰黑的體毛,胸部以上的部位偏黑;尾巴是灰白色的環節狀,在眉毛上有一撮白毛,兩耳的毛比較蓬鬆,一副向外怒張的模樣(圖)。

我快速的數了在樹上、桌上、頭頂上及膽怯不敢下來的狨猴群,這個家族大約有十二隻。

百年前歐洲仕女的寵物

這次奇遇,讓我知道這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一種極為稀少又受到當地政府保護的物種。遠在西方人來到南美洲搜羅奇珍異獸的年代,這種可愛溫馴、討人憐惜的小狨猴,已成為歐洲上流社會高貴仕女們貼身的寵物。

過了幾天,早齋後始終沒有機緣再見到猴群。心想這處擁有十六萬平方公尺範圍的寺院,被各種繁茂的林木所包圍著,猴群可能在山林間任意遊蕩覓食。

屬於雜食性的猴群,日常就是四處搜求昆蟲、果子及吸吮樹汁。有機會亦會吃鳥蛋及細小的脊椎動物,由於牠們的體態輕盈,因此可以到達樹枝頂端享用食物。

午後再度碰面

一天午休,我準備到下方池塘,去觀賞池龜登岸曬太陽的場景。在半途中就看見一隻跳到草地上的狨猴,心中懷著無比的喜悅,我第二度遇上猴群。

這群擁有同樣毛色的猴群,數量少得多,最後算算有七隻成猴及母猴懷中的一隻幼猴。

我掏出隨身所攜帶的餅乾,猴子很快就集中注意力,觀察到人的動作,知道有餵食的機會,一一趨近最靠近人的樹枝上。

不一會兒,有路過的一對民眾被我餵食的舉動所吸引,也上來逗弄餵食小猴群,男士還掏出手機,近距離拍照。

我趁機退出主現場,好整以暇的專心來拍照,因為猴群所處的背景都是茂密的林木,灰黑毛色處在深色背景中,並不容易拍到好畫面。

與幼猴相望

我趨近樹上的兩隻狨猴,拿餅乾餵牠們。這兩隻猴依偎在一起,並沒有分離。透過鏡頭,我才發現母猴身上,竟然還揹負著另一隻幼猴。

大驚之下,幼猴也近觀眼前的人類,幼猴好奇又帶著純真的眼神與我四目相對,歪著九十度的頭,側著逗趣的小腦袋望著我,那無邪的眼神、悲憫的神態,讓人難忘;讓我從心中升起一股天人合一的珍貴體驗(圖、)。

隨後有兩名年輕女孩,好奇又驚喜地也來親近小狨猴。我把手中剩下的餅乾交給她們,心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人與動物難得而短暫的接觸、物我兩忘的心靈悸動,希望他人也能一同分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