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中/衷」指對於某些事物有異常的偏愛,導致沉迷或急切的希望得到。
在教育部《國語辭典》裡,這兩個語詞的意思相差不多,但若要挑一個寫,「熱中」會比較好。為什麼呢?我們追溯語言使用的原則,其實包括:
第一、先找出被使用並廣為流傳的字詞。
第二、經由時間演變,仍被多數人使用的字詞。
依照這個原則,應該要用「熱中」才對,因為它是語源;如《孟子‧萬章上》曾出現:「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這裡的「熱中」是說得不到愛慕就會心裡不舒服。
不過,現在用「熱衷」的人數和「熱中」的人數,幾乎差不多了,已經很難說「熱衷」有錯,再加上官方用語也認同民間用法,甚至標準版辭典都規定說兩者皆可,就算是同義詞了,換句話說,一般用法「熱中」=「熱衷」,就像「嘗試」=「嚐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