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許叔叔要介紹的這種杯子很神奇喔,緩慢的把水倒進去,就像正常的杯子一樣,沒什麼特別;但是繼續倒水,一直到八、九分滿的時候,咦!杯底竟然開始流出水來了,而且就算停止倒水,杯底還是持續流出水,而且幾乎流光光。這是為什麼呢?
原理
九龍杯起源於明代洪武年間,又稱「公道杯」,意思是每個杯子都不能裝太多酒,如果想貪心裝滿,就會一滴也喝不到。九龍杯運用了「虹吸原理」,杯子中暗藏一個連接到杯底的中空通道(如圖A)。當杯子裡的水在中空通道的頂端以下時,水不會流出來;一旦倒入的水超過中空通道的頂端時,水就會從中央的通道開始流出來,且會一直流到杯子底部幾乎流光。
看完了介紹,小朋友想自製神奇的九龍杯嗎?許叔叔教你,不難喔!
所需材料:
紙杯、細水管、膠帶、熱熔膠。
製作方法:
1將紙杯的底部先貼上膠帶,再挖出與細水管大小相同的洞(貼膠帶是為了避免紙杯底部因挖洞而裂開)。
2配合紙杯大小,剪一段細水管,一端插入杯子底部(不要伸出太多而影響紙杯站立),再將細水管彎曲(如圖B),再用膠帶將彎曲的水管貼在紙杯杯壁固定。
3用熱熔膠(小心燙手)密封紙杯與水管連接處的縫隙,避免漏水;杯壁的水管也可用熱熔膠固定。
4完成後,先倒入一些水,試驗杯底是否會漏水。如果會漏水,先用衛生紙擦乾後,再以熱熔膠填補漏縫就OK了。
注意事項:
使用熱熔膠時,由於在杯底不容易直接接觸操作,可使用免洗筷沾上熱熔膠,再快速塗抹到杯底的水管細縫上。而細水管彎曲後的高度要避免過高,如果高於杯口,倒再多水也無法讓水從杯底流出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