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洲打工度假 增見聞 非台勞

林松青 |2012.09.19
969觀看次
字級

某周刊做了篇台灣清大畢業生赴澳洲打工當屠夫的報導,引起政客和媒體交相評論。有的媒體立即派記者去澳洲補漏,踵繼而出的訊息,皆刻板地指向是台灣經濟衰敗,年輕人在台灣賺不到錢,所以才遠赴澳洲打工。欲在政治上唱衰當道者,更自尋憂患地呢喃,台灣已在輸出台勞,堂堂國立大學畢業生,竟淪落去外國肉品公司切肉。

現在新狀況出來了,網路上出現原始受訪學生的聲明,指周刊的報導移花接木。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認為,從學生指控可見報導本身有問題,清大校譽已受到損害,會要求道歉,周刊也該還給受訪學生公道。

事實是什麼?

十幾年,台灣年輕人一直流行出國遊學(有別於早年的打工讀學位),逐漸蔚為風尚,經濟寬裕的父母,出錢供兒女出國長見識、練膽量、學英文。經濟不足以負擔遊學費用的年輕人,同儕相傳,得知澳洲可以打工度假,不想青春留白,也招朋引伴遠赴南半球探險。

台灣年輕人在澳洲,有人牧羊、有人採果,有人進肉品公司當切肉包裝工;就像上世紀台灣留學生去美國,到農場採蘋果、進餐廳洗碗盤一樣。現在的台灣青年去澳洲打工,是為增廣見聞,拓寬視野,充實人生而去,兼能勞動賺錢開展自己人生。很像當年的留美台青,是有目標性的打工,與迫於生計寄旅異國,完全是不同情境。

論道理,就近可有一比。

美國年輕的大學生、碩士到台灣來,教幼稚園孩子說英文,也是懷抱其他目標;這些美青可能是喜歡台灣的人文山水和東方文化,或想學好中文,或當做去大陸發展事業的跳板,而階段性用教小孩英文維生,你能說他們是大才小用嗎?

美國失業率比台灣高,那麼多美國人在台灣,未取得教師證即打工謀生,如照台灣部分政客和媒體的評論標準,豈不是要論斷美國外銷美勞到台灣,可悲。但事實上這些政客和媒體,是羨慕美國的。

國家之悲和個人同:一味唱衰自己,不思自重。國家之興亦與個人同:懂得自重,自勵向前。

林松青(新北市/媒體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