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避免部分科別醫師人力日漸不足,健保局決定調高西醫診所婦產科、外科和兒科的門診診察費,並同步調高醫院一般急性病床住院診察費、新生兒照護費等給付標準,並溯及今年一月一日。
健保局醫務管理處專門委員李純馥指出,為改善醫界內、外、婦、兒科出現「四大皆空」問題,健保局去年已在醫院總額中調高外、婦及兒科門診診察費,調幅達一成七,今年則針對西醫基層弱勢科別,調高門診診察費。
至於調幅,診所婦產科、外科專科醫師,每診看診人次在三十人以內,門診診察費加成百分之九,兒科專科醫師則加成百分之三,兒科專科醫師看診對象為四到六歲的兒童,則另外加兩成給付。
鑑於過去兒科的部分診療項目給付偏低,例如嬰幼兒抽血每次給付二十二元,早產兒住的保溫箱每天給付一百二十七元,以及自然產新生兒照護費給付兩千元,健保局決定大幅調高,前述給付標準都分別調高為一百五十元、兩百元和三千元。
另外,健保在住院診察費的給付標準,則是各層級醫院同步調高四十三元,醫學中心一般病床住院診療費調高到三百五十三元,區域醫院調高到三百三十三元,地區醫院調高到三百元。
醫師公會全聯會基層委員會副召委蔣世中指出,健保局過去在醫療給付採緊縮手段,特別是照顧嬰幼兒原需投入兩、三倍人力,給付標準卻是「小兒科」,如為新生兒抽血只給付二十二元。對於健保局這次修正給付標準,醫界還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