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圖頌——歸程

滿謙 |2012.09.16
3172觀看次
字級

禪是什麼?禪不立文字,禪是言語道斷,禪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

禪是開發自心

禪是我們的本心自性,禪,人人本具,禪心如寶藏,要好好開發。禪,啟發了凡人的內在,開發真心後,就能夠觀人、觀事、觀物、觀境、觀理、觀心,一切都能自在。

禪重在悟,所謂的「覺」字下面為見,「悟」字寫作「吾」「心」。覺悟就是看見自己的心,中國文字著實奧妙,吾心就是本心;所謂開悟,就是將本來具足的佛性開發出來。「悟」即六祖得法的關鍵,六祖說:「不悟,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禪是一種生命的哲學,禪重自覺自悟,自我實踐。禪修是圓滿生命自覺的歷程,自覺是生命教育的真諦,唯有透過生命的自覺,才能完善自身以至群體美好的生命,達到自他一體,人我和諧的境界。

禪的修行次第

「十牛圖頌」歷來被讚嘆最為完備的禪修次第,它包括圖、頌與序三部,以牧牛的譬喻,顯示出佛教「禪」實踐的過程與生命的終極關懷。原來的「八牛圖」是清居禪師所作,以後的兩個圖是宋代廓庵禪師加上去的,廓庵禪師覺得修行不應只是自我解脫,應該導入菩薩道,所以加上「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因此演化成「十牛圖」。

「十牛」,是一種譬喻;「圖」,就是圖說;「頌」,就是用偈頌的方式,說明十牛圖的含義及其中的道理。禪宗十牛圖就是用十種覺悟方法讓你看見自己的心,認識自己、找到本來的面目。

廓庵禪師描繪出一個人找尋牛的十張圖,牧牛是一個人的旅程,那是我們自己生命的找尋,那隻牛就是我們自己,是一個人主要的生命力量。人就是要找尋自己,認識自己,,回到自己生命的本源,因此生命本身就是目的。

牧牛之道,《遺教經》云:「譬如牧牛,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心如同尚未馴順的野牛,四處奔竄,踐踏水草良苗。

南嶽懷讓禪師曾以磨磚作鏡,來點撥他的弟子馬祖道一,成佛不止於形體打坐。譬如牛拖車,車不行,是打牛,而非車。身為車,為客體;心為牛,為主體。因此禪修不是只有身打坐,更重要的是要觀照、要覺悟。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有一首歌〈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事實上人生最難的是認識自己。

星雲大師在「人生之二十最」中提到: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能夠認識自己、克服自己的缺點,就能成為人生的主人。

《金剛經》云:「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降伏是有層次的,「十牛圖頌」是把所有修行過程到行菩薩道之間,以十個圖解說出來,依圖次第指出禪者由修行、開悟、調伏業識,終至見性,進而入世化眾之心路歷程。

「十牛圖頌」,是以牛譬喻這念心,說明修行調伏心性的心路歷程共分十個層次。修行人對於每一頌都要了達其中的義理,以契悟這念心性,也藉此反省檢討,了解自己現在修行境界的層次,進而明白「更上一層樓」的用功之道。如此,修行就不會走冤枉路,方才能明白「道其實近在眼前」。

騎牛歸家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頭牛,若不牧牛,這頭牛始終是一頭到處侵犯他人,吃他人草地的野牛,將來可能落得被人宰殺痛苦之境。意思是說,若是這念心追逐聲色名利等塵緣,起貪瞋痴等煩惱,繼而造惡業,就得受苦報。若想超凡入聖,就必須時時刻刻鞭索不離身,勤於牧牛(心),當馴伏了牛脾氣,野牛就成了「露地白牛」。

露地,為門外的空地,喻出離三界火宅,到達平安穩當的地方;白牛,為清淨無染的牛,喻最究竟的一乘教法。

露地白牛,在禪宗則用以形容契悟本具的妙明真心,而且經過一番保任,這念心已達到真純不二、淨無瑕穢、了無牽絆、自在無礙的境界。

牛是現成的,人人本具佛心禪性,只要一念心清淨,人人都可以騎牛歸家,但要有功夫,才騎得上去,方能調伏野性,才能認識真心佛性。

騎牛歸家以後,還須心境雙忘;當返回心地之本源,更得發大慈悲心,「入廛垂手」化導眾生,令皆能明悟心性,才能自他圓滿。

所以,依著「十牛圖」﹙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入廛垂手﹚的次第用功,如是「降伏其心」、如是「善護其心」,就能夠圓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