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要吃出健康,己經不是「天天五蔬果」就能打發!食材選擇愈來愈多樣化,相對的,飲食危機也紛紛浮上檯面,如之前引發致死風波的毒菠菜事件,不得不讓消費者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方式。究竟蔬菜、水果、肉類怎麼選?外食族又該怎麼吃,才能讓三餐健康又營養?
生吃蔬菜雖能避免營養素流失,但細菌病毒、寄生蟲及農藥殘留等風險,卻使消費者感到危機。蔬菜要吃得安心,首先要「乾淨」;專家建議使用軟毛刷較能確保蟲卵不會附著在菜葉中,清洗除了可使用鹽水或醋,洗菜用天然洗潔精也可嘗試,而以活性碳洗滌則是對付殘留農藥的一大武器。
講求養生又希望吃得安心,台大醫院營養部鄭金寶主任建議,生菜可川燙過後再加點橄欖油(不是拿油加熱炒),不僅較安全,重要的是能將脂溶性維生素A、D、E、K完整包覆,吃得更營養。中醫師吳建勳也認為,多加入蔥、薑、蒜、洋蔥這類天然抗生素一起炒,保證吃得更安心。
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幾乎是健康的代言人,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們也是一大過敏源。經調查,西瓜、葡萄柚是小孩子最容易過敏的水果,而屬熱的芒果、荔枝、龍眼也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氣管發炎等。
其實各水果雖然屬性有別,但通常外皮與果肉寒熱不一;自然療法李德初醫師建議,可用全食物調理機,將整顆水果加皮打果汁、或在食用果肉的同時也能吃一點皮(如內寒皮熱的橘子)等方式「裡外通吃」,即可達到冷熱平衡的效用。醫師提醒,水果也應多樣化攝取,別只獨鍾單樣水果而吃壞體質。
要吃到新鮮肉質,要認明安全檢查標誌及確知肉類來源。李德初醫師指出,美國調查在現今海洋污染的危機下,沒有鱗沒有刺的深海魚含重金屬比例極高,其中以鯊魚為首;另外,甲殼類(如蝦子)也是需要小心的食材。而選用魚油時,應選印有「P」字認證的產品較有安全保證。
據調查,八成七大學生垃圾食物當正餐、消夜習慣幾乎高於早餐兩倍,「方便」及「口味」是選擇食物的依據,而「營養」逐漸排除於學生及現在許多外食族的菜單中。
針對這種不健康的飲食趨勢,營養師鄭金寶建議學生族及外食族,從早餐可以兩片五榖雜糧麵包,其中夾蕃茄、起司、苜宿芽等,再配上一杯低脂牛奶,簡單又營養。李德初醫師建議起床後半個至兩小時吃完早餐最為理想;而中午若吃麵,晚上建議吃飯,更能均衡攝取;宵夜清淡為宜、勿吃太多(隔天會難爬起床),李德初醫師更提醒,宵夜再好不要吃水果,隔天容易導致脹氣及口臭。
常熬夜的朋友,除了白天有空檔時可稍微休息補充元氣,中醫博士吳建勳推薦可飲用素有南方人參之稱七葉膽茶,來清肝、造肝、涼補,或是可喝菊花茶、決明子茶等不含咖啡因的茶飲,讓晚上更為好眠。
〈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內容,請鎖定周一至周四晚間九點,人間衛視「2100教育開講」,關心咱的孩子,大家作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