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園某國小教書的好友說,她新帶一個班,為了拉近與學生家長間的距離,開學前她給每位家長打電話。
電話中,不少家長對她有許多要求和期待,有的希望老師幫忙把小孩的座位排在比較好的位置,有的則希望盡量不要安排小孩掃廁所,有的希望安排品行好或功課好的同學做鄰居,還有希望除了課業之外,其他的活動都不要讓他小孩參與等,都是希望老師幫助這個幫助那個。
站在老師的立場,孩子是父母心上的一塊肉,老師當然理解,孩子如果沒有得到好的待遇,就好像父母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一樣,所以只要可能,老師也都會盡可能去幫助和完成孩子或父母的要求。
但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場,有時不免替這些家長擔心,這樣對孩子保護和照顧得太好,真的對孩子是件好事情嗎?
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事或物,其實都是孩子學習成長的禮物,也都是他們未來要成功,必須學會的能力和挑戰。
所以當孩子遇到嚴格的老師,沒被老師選到孩子想要參加的活動或當選的幹部,不善交際,被同學排擠等,這些都是孩子的人生路上,要學習面對的重要課題。
孩子長大,出社會進入職場後,會遇到更多的挫折和困難,有人小時課業表現良好,卻在職場不順利,不是因為這些人學習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從小到大,父母保護得太好,讓孩子沒有學會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重新再站起來。
所以真正為孩子好,父母們別再只幫孩子打造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而已,只有讀書能力,無法應付整個未來的人生。
逆向教導孩子,讓孩子有勇氣勇敢面對各種挑戰和挫折,讓他從挫折失敗中學到如何才能愈挫愈勇,變得更強更有能力。
並教導孩子把生命中的每個失敗,都當作最好最棒的禮物,從失敗的痛苦中,淬鍊出高尚的情感,這樣才能培養更多成功的能力,更活耀於未來的生命之中。
楊蘭映(桃園縣/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