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三十二個實驗室、四百四十位科學家發現,至少百分之八十被視為「垃圾」的DNA(去氧核糖核酸),含有「基因開關」,扮演控制細胞、組織、器官活動的重要角色,關係著人體健康或生病。
人類生物學中有許多不解之謎,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疾病等複雜疾病,為何難以預測和治療;同卵雙胞胎為何一個會得癌症或精神抑鬱症,而另一個卻非常健康。
新發現可立即幫助了解DNA的改變如何產生疾病,可望藉以研發新藥物,也可能說明環境對人類患病的影響。
聯邦機構「人類基因組全國研究所」歷時五年的《DNA要素百科全書》(ENCODE)計畫,五日公布研究成果,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揚棄「垃圾DNA」是垃圾的觀念。
這個發現被視為醫學和科學的重大突破,對人類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許多複雜的疾病是因數以百計基因開關的微小改變而造成。
研究所所長葛林說:「人類的基因組極為複雜,有神奇的開關在控制,把基因打開或關閉。這些開關在調節蛋白質製造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啟動細胞的功能。目前,這類基因開關有四百餘萬個,存在於一度被我們視為垃圾的一些DNA中。」
這項研究成果就像是附有註釋的「DNA路線圖」,指出DNA在做什麼和如何做。DNA中的基因開關,好像調節燈光明暗的電開關,控制細胞使用何種基因、何時使用,使一個細胞變成肝細胞還是神經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