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氏大頭竹節蟲(Megacrania tsudai),棲息在台灣南部海岸林與綠島,為農委會公告之保育類動物。圖/黃仕傑
墾丁國家公園除了壯麗的海岸風光外,還有台灣最完整的低海拔熱帶雨林,豐富的生態多樣性讓人流連忘返,這次生態之旅因此排定南部的行程。
晚餐時孩子問:「爸爸,我們晚上要做什麼?」我說:「晚上要去的地方有很多動物與昆蟲,但是不知道會看到什麼。」兒子聽了似乎在思考什麼,妻摸摸兒子的頭:「不用擔心,媽媽幫你帶了手電筒。」
我們開車來到準備夜間觀察的地點,兒子搶先下車,一家人靠著手電筒的光源走在林道上,孩子邊走邊報告他的發現:「那邊有蛾!」「旁邊的小水溝裡有蝦。」「您們快來看!有好多螞蟻在吃螽斯喔!」妻說:「兒子對夜觀愈來愈有心得了!」「生態觀察就是需要累積經驗,除了親近自然、運動健身,也可以培養其他能力。」我回答。妻接著問:「最常聽你說的是觀察力,還有呢?」我說:「夜觀需要光源的輔助,所以孩子的視覺焦點一定會集中在光源上,對提升注意力有幫助。」我們還在討論時,傳來兒子的呼喊:「爸爸快來!有奇怪的蟲耶!」
孩子指著林投葉上的一隻蟲:「您看,這是什麼蟲?」我問:「你看牠的外型長得怎麼樣?」兒子回答說:「牠長得細細長長的。」我說:「看起來像什麼植物呢?」孩子回答:「綠綠又一節一節的,看起來像竹子。」「對!牠就是竹節蟲,長得像竹子一樣的蟲,全名是『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兒子繼續問:「爸爸,牠為什麼長得像竹子?」我答:「竹節蟲的種類非常多,牠們都是吃葉子維生。但是在葉子上移動,容易被天敵發現,所以牠們長得像葉子或是樹枝,才能躲過天敵的獵食,平安長大。」「那我也要假裝成葉子!」兒子的童言童語,讓內人與我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