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訪談伯公廟 看盡三義興衰

 |2012.08.29
1398觀看次
字級

【本報三義訊】苗栗三義今年爭取客委會經費,進行全面性的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以鄉內逾一百四十座伯公廟為據點,由在地人訪談有關伯公廟及周邊聚落的歷史文化,未來若要施工改善鄉內景觀時,就能根據資料,完整保留在地客家文化特色。

計畫主持人、建築師張仲良表示,這項計畫由在地居民協助,從伯公廟為中心點訪問鄉內耆老,紀錄周邊在地文史產業發展,未來即使請來外地師傅來翻修伯公廟,有了耆老訪談等珍貴史料,翻修時就能保留當地客家建築或周邊環境特色。

負責雙潭村耆老訪談的七十七歲鄉民吳瑞興,雖然在三義土生土長,但他訪談時,仍聽到很多沒聽過的有趣傳說、故事。他說,雙潭村發展的早,早年居民家裡就拜土地公,民國三十年代樟腦產業興盛,連蒸餾樟腦的工廠裡,都會請一尊土地公保佑工作順利。

但隨著樟腦產業沒落,許多土地公沒人再拜,居民就把多尊土地公神像請進同一間廟,鄉內一間伯公廟內有多尊土地公的狀況很常見,最多的一廟有十七尊神像。

吳瑞興訪談的雙潭村水尾伯公祠,捐地建廟的連家子孫,代代流傳伯公保佑家族平安興盛的靈驗傳說,有人在廟後馬路出車禍、車子嚴重毀損,人卻毫髮未傷,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不少居民都會每天來上香、燒金。

三義鄉公所表示,鄉內七個村,估計有超過一百四十座伯公廟,調查以伯公廟為點,擴大到周邊的聚落,最後就能普及到全鄉的環境資源,預計今年十二月可完成報告,建置出具規模的客家環境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