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北市已破除經通知或公告逾十二日而無人認領、認養,作為安樂死的標準。」北市動保處長嚴一表示,只要收容所有空間、動物又健康,就盡力讓流浪動物有個新家;並且在「收容所空間限制」與「照護質量」考量下,北市動保處參考國外的寄養制度(foster care),讓動物在等待被認養期間,有機會被「保母」帶離開收容所,受到更好的照顧。
北市府已開始實施「動物保母」這項制度,由動保處提供飼料、奶粉等,讓保母帶回動物無償代養,期間約一到兩個月。保母計畫申請對象包括合法設立的民間機構、團體,及取得北市動物之家合格證的義工,也開放一般市民申請。
保母計畫中,以未離乳的幼貓、幼犬最多,其次是疾病、傷殘貓狗。因幼齡貓狗抵抗力較低,須每三到四小時餵一次奶,還要注重保溫,相較於留在收容所,「動物保母計畫」能讓牠們得到更多照顧。
北市動保處組長陸夢賢提到,北市動保處去年動物認養率約五成三,參加保母計畫的動物被領養率更高,有助提升整體被領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