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一首詩經中的越人歌,由譚盾作曲,周迅和騰格爾清唱,真是淒絕美絕。葉錦添的服裝、用色,袁和平的武術。葉錦添的服裝、用色,袁和平的武術、舞蹈,讓視覺目不暇給的驚嘆著;導演馮小剛尤其喜歡背部取景,拖曳著的五代十國服裝,都會做戲、都會說話。
開場習舞的自然場景、對照宮廷的宏偉深沉,陰柔陽剛之美兼具;太子和皇后的雙人鬥劍,音樂上是精采的二重奏、肢體上是美好的雙人舞、裝扮飄逸靈秀酘酘這群幕後的強棒,建立這部電影的可看性,是精緻美學的合作示範。
以「夜宴」為片名,是因劇情的急轉直下,全員到齊後,主角們一起赴黃泉的癥結,在於皇帝不忌諱大凶之日舉開的一場宴席。因不同情況逝去的生命,都是因為愛而犧牲:厲帝明知皇后下毒,仍然飲入毒酒,死在皇后膝上,當著所有朝臣,臨終一句:「妳敬的酒,我怎能不喝?」因為相信無愛寧死,所以心碎後付出了最大的代價。
青女為表達愛,獻唱越人歌解太子寂寞之前,誤喝毒酒,曲終人亡;青女兄長護妹不讓人傷害她,卻未及時阻止她喝毒酒,結果反被仇人所弒;太子徒手一把擋下青女兄長的毒匕首,卻為皇后也是口中仍不忘的婉兒失去性命。導演以此片歌頌--唯愛最大。若沒了愛,江山算什麼?權勢算什麼?
喜愛文學的馮小剛,劇本的鋪陳頗多佳句,最經典的便是「面具」一段:天下社稷寄託希望於太子,青梅竹馬的皇后將自己的未來寄望於太子,結果太子是李後主文人性格,在宮廷式的互動間,自陷於深深的寂寞,於是逃避的以習舞為由,將自己藏在面具後面。
一天,太子躺在希臘神殿似的髮廊洗頭,皇后一邊幫他梳理,一邊面對太子問:「你在我臉上看見什麼?」太子答:「妳有六分得意、三分緊張、還有一分對先王的愧疚。」皇后微慍的說:「你看錯了,我有的是對你的失望!躲在面具背後叫人猜測你的愛恨嗔痴,算什麼?有本事,就將自己的臉││變成面具!」
在宮廷生活久了,就像在社會打滾久了,人人都在不同的場合,戴上不同的面具。但若是面對自己深愛的人都須如此的話,人生豈止是寂寞而已?馮小剛的作品,常能在普羅大眾的歡喜接納聲中,精準的傳遞他簡明扼要的人生態度。
官方網站:http://www.
thebanquetthemov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