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打從星期五下午兒子放學回到家的那一刻起,麗娟就開始要求兒子寫功課了。可是,兒子總會找到理由拒絕坐在書桌前。而此刻,已經是星期日的晚餐過後了,麗娟看看還盯著電視不放的兒子,不由得提高了聲量:「小超,不要再看電視了,趕快去寫功課!」
小超動也不動,散漫地回答:「等我看完這個節目再寫啦!」麗娟忍不住拿起家法,站在兒子面前,嚴厲地說:「立刻關掉電視,去寫作業!」
小超不情不願完成周末的功課,彷彿虛脫般的麗娟躺在床上,回想與兒子奮戰的情形,不由得捫心自問:「一定要我這麼辛苦,小超才會願意寫功課嗎?」
解答:
孩子真的不打就不寫功課嗎?其實,孩子天生應是喜歡學習的,也都希望能討得自己父母的歡心,或表現好的一面給父母看!
因此,家長不妨想想,孩子是不是遇到學習困難了?例如功課或負擔太多了。特別是有些父母愛子心切,通常還會送子女們到才藝中心或升學補習班,如此一來,往往造成孩子莫大的壓力,促使孩子以消極反抗的方式(例如:不願寫功課)面對這種處境。
所以,父母親應避免一天到晚嘮叨個不停。這樣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容易讓孩子對學習「倒胃口」。如果不找出孩子消極抵抗的真正原因,頻頻以打罵的方式來逼迫他們,極可能會完全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不打不做功課的地步,父母應冷靜下來,嘗試了解孩子,並應消除他對寫功課的抗拒心理,化解他心中「寫作業是痛苦」的印象,再進一步要求孩子建立起「自我管理」的習性。我建議步驟如下 :
1.了解孩子現階段的實力、特質。
2.尊重孩子的能力,給他表現的空間。
3.設下他容易達到的目標,以鼓勵他向前學習。
4.協助孩子恢復信心,提高學習欲望。
5.適時給予讚美,在家張貼寫好的作業。
6.堅持且持續地誘導孩子學習。
如此,即可使孩子的課業態度由「討厭」轉為「喜歡」,從每天短短二十分鐘開始,讓孩子在書桌前,培養學習氣氛;從喜歡做的學科開始,再接著寫功課。相信「把孩子帶到水邊,同時要他喝水」,並非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