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紅樓夢》的吸引力 ——空白的召喚

朱嘉雯 |2012.08.14
1466觀看次
字級

石頭煉自母神女媧之手,其靈性亦由女神傳遞,靈石宛若女媧的親子,它同時也是女性的分身及化身。而整部故事以筆墨形跡的方式出現在石頭的身上,其意義相當於在女媧的分身上進行書寫,曹雪芹便是以書寫於女體的方式,將閨閣中的種種悲、喜、愁、樂予以昭傳。則石上書的文學意象無非就是陰性書寫的另類具體呈現。

《紅樓夢》第一回在石頭化為通靈寶玉隨僧道飄然而去之後,敘事線索陡然騰躍出一個極遠的時空拋物線,故事突兀地來到了結局:「不知又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清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

這一段橫空出世的「空白」,蒼涼地道盡了也填補了小說家長期「手創」的艱辛。空白,適足以盡訴書寫與創作過程中的勞心勞力,不計代價,以及在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上琢磨、融通,啟示了讀者文學生產的過程何其漫長!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增刪編纂的繁複手續又像是他筆下眾多女性手中永不停息的閨閣勞作,特別是烹飪與編織,它們亟需創作者的巧思耐力,方能在長期的煎熬中,展現動人的巨幅篇章。

文學文本作為虛構化的想像作品,它在沒有文字處,出現了「空白」,而這些空白便可能聯繫起讀者的懸念,因此空白本身具有審美意義。它充分地揭示了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想像活動。

以詮釋學的立場而言,文學文本在還為引起讀者想像活動的參與之前,都只能算是半成品。小說裡的空白處,其實是一種典型結構,它不僅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也能適時調度讀者的建構意識、演繹欲望,甚至於自我心境的投射。於是作者與讀者的交互活動,便使文本的意涵逐漸明晰可見。

因此,「空白」在閱讀活動中遂逐漸地形成了某種清晰而具體形象,存在於讀者的胸臆之間,它也會影響著其後隨著故事一步步展開而來的閱讀效果。文本的空白將自身變為想像活動的刺激物,它猶如一封請柬,邀請讀者依靠活躍的想像力,進入文學未知的領域。

《紅樓夢》這部大書的第一回,便是運用了「空白」的寫作手法,來召喚讀者進入它的綺麗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