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光
曾經有個部落的居民,討論部落裡最珍貴的寶石應該要藏在哪裡,才不會被偷走?有人說,要藏在山最底部的地方,大家紛紛搖頭說:「終有一天還是會被挖出來」;又有人提出,藏到外太空比較保險。大家也反對:「現代科技發達,沒有哪一個地方到不了。」
最後村落裡的智者,笑了一笑,說:「那就在藏到心裡,人們最不習慣往自己的心裡去探索,應該一輩子都找不到。」
心,離我們最近,但凡夫多被外在塵擾所惑,往往忘了向自心挖掘最珍貴的寶藏。課文中,周利槃陀伽看似愚笨,被眾人排斥,但在佛陀的指導下,逐漸開發自己的心田。簡單的一句「拂塵除垢」,透過老老實實修持,漸漸領略清除外在的塵埃之外,更得進一步掃除心垢,清淨身口意三業,才能智慧光顯。
總歸佛法大意,不出這一念心。漸凍人陳宏老師的身體,在十幾年前逐漸凍結,只剩眼睛能動。但凍結的身體凍結不了一盞心燈,老師用心眨眼,辛苦眨出三十五萬個文字,照亮人間。他的學生說,病前,陳老師有一種特別寬闊的心胸,指導著一群不經世事卻狂傲不羈的學生,欣賞生命的藝術;病後,老師則是以一雙熱眼,透過注音板,溫暖人心。
這一幕幕讓大家震撼的,不是老師的病,而是老師在病中,散發出一種銷融生命冰霜的絕佳姿態。他讓大家反思,真正結凍的,竟是自以為健康的我們!而老師的病,透過文字與真心,為大家瞬間解凍。
牛頭法融禪師在〈心銘〉中說:「外似頑嚚,內心虛真。對境不動,有力大人。」一副看似受到拘禁的軀殼,卻更顯一念真心的可貴,陳宏老師面對生命的困頓,所呈顯的堅忍與耐性,給予大眾更多的啟發。
這樣的堅忍,該如何啟發?星雲大師指導:「鬧時鍊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也就是在萬種人、萬種事的碰撞中,要時時刻刻善護一念清淨心,成就對境不動的大無畏與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