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敵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最好的方法就是震懾對方的心理,有時精神層面的威嚇,往往比侵略行動效果好。
俗話說:「未知的敵人最可怕」,就是針對事前未作足前置準備而說的。
從〈作戰第二〉中我們得到戰爭是勞民傷財的概念,而在〈謀攻第三〉孫子也為我們找出了解決之道,那就是善用計謀,尤其若想達到「兵不頓,而利可全」,先決條件就是將戰況掌握在手裡,了解自己的實力,並且廣泛蒐集敵情,洞悉對手,以作因應,才是求勝之道。
所以孫子才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謀攻第三〉),孫子提醒我們除了要掂掂自己的斤兩,還要多了解敵人,做好諜報工作。
「知己知彼」的精髓,就是當你把敵人的一舉一動摸透,便能提升贏面。比如我方情勢優於敵人,就要使敵人在毫無機會的壓力下自動投降;若是敵強我弱呢,這時就不要硬撐,要非常嚴肅的認知事實,該迴避絕不硬拚,不可自不量力。
以前在戰場上,將領常會受到心理因素影響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但也只能盡量不受他人左右,才能將效益發揮到最大;到今天,身處在科技時代,所有的資料更新都是以往的好幾倍,戰爭開打只消一會工夫,甚至按個鈕,決勝負也只是幾小時之間的事。未來只要在程式中輸入參數,就可以模擬各種結果,了解可能發生的狀況,「知己知彼」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雖然我們得盡力保護自己的底牌,但也不必太憂心,即使衛星能夠偵測出有形的戰力,對於精神戰力的掌握仍有其盲點。
難怪孫子說:「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作戰第二〉),光有技巧和智謀,真的比不過扎實的訓練,就如俗諺所說的:「一力強十巧」、「巧詐不如拙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