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七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四六,為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表示,主要是受蔬果價格短期影響,長期來看,扣除水產、蔬果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年增率僅百分之零點九六,「是否通膨有所保留」。
七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為一零九點六八,主計總處物價統計科科長王淑娟表示,CPI漲幅較大,主因受天候影響,蔬果價格上揚,造成食物類大漲百分之六點二七,使CPI指數上升一點二二個百分點,其中蔬菜、水果因六月豪雨造成農損,分別漲百分之三十二點七七和十九點九,另外乳類、水產品、電價、燃氣等價格也相對高檔;反觀去年七月,因為沒有重大天災造成損失,物價相對平穩許多。
此外,服務類中的家外食物(外食費)陸續反映成本,上漲百分之二點五四,為九十八年四月以來的新高;油料費也上漲百之四點三三。不過,肉類及通訊費價格相對仍低,抵銷部分漲幅。
王淑娟說,七月物價上漲還有部分因為國際油價上漲,油價後續是否持續彈升還難估計,但是受到美國旱災影響,黃豆、小麥、玉米價格上揚,從初級價格經過轉嫁製程,對飼料和食物類價格有緩慢推升力道,且八月初蘇拉颱風造成的農業損失仍持續累積中,預期八月的物價可能仍處於高檔水準。
對於CPI年增率超過百分之二是否有通膨隱憂,王淑娟語帶保留表示,七月物價漲得多,大半因素是蔬菜、水果的影響,但蔬果價格影響是短期的,長期仍要看核心物價,七月年增率還沒有超過百分之一。
主計總處表示,我國一至七月CPI年增率平均為百分之一點六一,其他國家一至六月平均物價,美國為百分之二點三、南韓百分之二點五、中國大陸百分之三點三、香港百分之四點七、新加坡百分之五點一。
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表示,全年CPI增加在二、三個百分點以內,仍是可接受的範圍;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會持續監控奶粉、衛生紙等核心民生物價的波動情況。
公平會則表示,水災、颱風過後,公平會就固定追蹤物價機制,而蘇拉颱風過後,已密切追蹤物價變化,緊盯拍賣市場、產地市場、傳統市場及大賣場蔬菜水果價,預防有聯合哄抬行為,目前還無需要立案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