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一○一學年入學國中新生畢業門檻,將提高為至少須四個領域學業成績及格。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昨天在全國高中校長會議上做此宣示,他並強調,要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務必強化適性發展教學,更要提升國中的教學成效。
全國高中校長會議昨天在南投縣國立暨南大學登場,陳益興以「高中校長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有機連帶分析」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在闡述十二年國教入學、教學、升學,應兼重「機會均等」與「適性發展」時做上述宣示。
陳益興說,國中畢業門檻,有一個縣(市)一個領域就發畢業證書,有五個縣市,兩個領域成績及格發畢業證書,其他十六個縣市三個領域及格發給畢業證書,以後都要改成四個領域及格才能畢業,他說「至少要過半嘛!」
陳益興說,國中適性發展教學在升學管道不足的時候往往被忽略,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免試升學,國中教學更顯重要,尤其是學習成就落後的孩子,不應再被放棄。
不過,提高國中生畢業門檻是否真能拉抬國中教學對後段班孩子的重視?
南投縣就有國中教務主任直言,「恐怕效果有限」,因為高中免試升學看的是在校成績,即使沒有畢業,也能以結業證書申請,未來讀完國中三年拿不到畢業證書的孩子,人數恐會激增,有國中就說,今年六百多名畢業生,只有五人拿不到畢業證書,以後可能會增加到二十甚至三十人。
但也有國中教務主任說,要四個領域及格,除了較易及格的體健、藝文、綜合之外,學生就必須在語文、數學、社會、自然四種學科領域中,至少達到其中一項及格,對老師教學要求是一種激勵,應該可以幫助到四分之三的孩子提升學習成就,但後面的四分之一,卻可能因為畢業與否不影響升學,更容易放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