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白居易避暑有方

常書偵 |2012.07.25
2751觀看次
字級

盛夏毒熱天氣,吹冷氣吃冰棒最是現代人消暑之法,那麼古代科技未明時又是如何消暑呢?

唐代白居易是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有若干有關消夏避暑的詩作,而且首首都是經驗之談。由此不難看出他是個避暑有方之人。

炎炎夏日,到何處避暑?白居易在他的〈何處堪避暑〉一詩中說:「何處堪避暑?林間背日樓。何處好追涼?池上隨風舟。日高飢始食,食竟飽還遊。遊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眼明見青山,耳醒聞碧流。脫襪閒濯足,解巾快搔頭。」

白居易告訴我們,避暑最好是到樹木多兼有水的地方,那裡的背日樓是避暑的好處所,到水上划舟,涼風習習,自然很涼爽。餓了就享用消夏的美食,吃飽了就接著泛舟。遊累了睡上一覺,醒來飲一杯茶。在這裡睜開眼睛就可飽覽青山綠樹,耳聽溪水碧流。然後就可以坐下來,脫襪濯足,解巾搔頭,豈不快哉美哉!

這是白居易避暑的深刻體驗,可說是經驗之談。

盛夏酷暑,穿什麼?吃什麼?以什麼心態度夏?

白居易在〈夏日作〉裡說:「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寬。一衣與一帽,可以過炎天。止於便吾體,何必被羅紈。宿雨林筍嫩,晨露園葵鮮。烹葵炮嫩筍,可以備朝餐。止於適吾口,何必飫腥羶。飯訖盥漱已,捫腹方果然。婆娑庭前步,安穩窗下眠。外養物不費,內歸心不煩。不費用難盡,不煩神易安。庶幾無夭閼,得以終天年。 」

當時這位六十五歲的老人認為,葛麻縫製的衣服布紋稀疏而且單薄,細紗編織的帽子既輕巧而又合適。光這樣的衣服和這頂帽子,已足可伴他度過炎熱的夏天了。

適體和舒服是選擇夏天衣帽的標準,白居易還認為,只要適合自己身體,不必講究精美的被子,只要適合自己口味,也不必大魚大肉。吃些清淡的竹筍時蔬,飯畢閒庭漫步,在窗下安然入睡,不煩不燥,人安心安神安,自可度酷暑,延年益壽。

白居易還告訴我們最簡易、最方便、最快捷的消暑辦法,他在〈消暑詩〉裡說:「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詩人面對暑熱,獨坐院中,修心養性,心神安寧,迎著臨窗的徐徐涼風而怡然自得。詩人認為,只要心平氣靜,室內少放雜物,就會感到清涼了。

白居易曾於天氣酷熱之時去拜訪當時知名高僧恆寂禪師,卻見禪師在密閉如蒸籠的禪房內安靜地坐著,並未像常人那樣汗如雨下。白居易很受撼動,於是作詩〈苦熱題恆寂師禪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白居易明白表示:清心靜氣是消暑良方,「心靜自然涼」是避暑的最高境界。

正是:著名詩王白樂天,生活閱歷化詩篇。首首皆從心頭出,避暑有方益壽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