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委訪佛光山 取法NGO慈善、教育經驗

林洛瀅 |2012.07.25
1943觀看次
字級
考試院考試委員何寄澎(右)致贈紀念品予佛館館長慈容法師(左)。圖/人間社記者林洛瀅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為探討有關非政府組織之管理、公共服務與教育等議題,考試院委員何寄澎、黃俊英、趙麗雲等率考試院主要幹部二十三人前日訪佛陀紀念館,與佛館館長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交流座談。

慈容法師介紹佛館啟建因緣與過程,以及落成後不少民眾走訪佛館,不僅淨化心靈,也看見佛光山秉持「四給」的理念,讓大眾得到貼心服務與便利。佛光山常常救援跑得比政府快,慈容法師表示,災區現有佛光會會員回報訊息,所以可以立即了解災區情況。他並以八八風災佛光山收容上千位民眾說明,民眾需要物質亦要心靈輔導。

覺培法師提到,佛光會二○○三年正式成為聯合國經濟暨社會理事會非政府組織(NGO)會員,另外在緬北密支那、巴布新幾內亞等關懷救援,請當地民眾協助關懷,救援過程亦促進宗教融合。

慧傳法師表示,教育關懷比較少人去重視,美國洛杉磯有些學區發展情況落後、經濟拮据,起初以金錢方式給予援助,最後卻對他們並無實質幫助,最後發現學區需要電腦,因此開辦課程,亦幫助一名單親媽媽找尋工作,現在已經成為銀行的財務顧問。

依來法師以豐富的南非弘法經驗,提到慈善需要先了解當地的需求、風俗民情、文化背景,他說:「慈善是方便,重要的是靠教育來引導。」

以南非為例,民眾將救濟物資變賣後買酒,並無救助的實質意義;澳洲民眾重視尊嚴,喜歡的是人情味,所以一年一度中秋節就成了澳洲當地養老院長者,最期待的日子,期盼聞到濃濃的現做月餅香氣。他強調,慈善並非只需要金錢救助,而是精神陪伴與尊重。

數位考試委員對佛光山長期在海內外慈善、教育等方面的努力,表示高度肯定與感動,亦感佩佛光山在義工培訓、監獄布教的貢獻。

慈容法師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心甘情願」做為結語,「佛光山服務他人都不求回報,所以信徒擔任義工才願意長久走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