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州橋去柏林禪寺(中國禪宗祖庭,位在河北省石家莊)的路上,大家一邊吃著方便簡單的「便當」,一邊聽導遊講很多人都知道的「喫茶去」故事:
有兩個人到柏林禪寺參訪趙州從諗禪師。
禪師問其中一人,「曾經到過這裡嗎?」對方答「曾到過」。從諗禪師讓他「喫茶去」;另一個人說「不曾到過」,從諗禪師還是讓他「喫茶去」;甚至對一旁感到不解的院主,也是「喫茶去!」
這個故事產生過無數的解讀,有人甚至說:「客來如解喫茶去,何但令人塵夢醒。」還有人說:「道人不解機鋒語,日日相過且吃茶。」
「喫茶去」三字意義之豐富,儼然已經成了「三字禪」。
日本有位無住和尚,他寫的《沙石集》裡,有個喝茶之風剛傳入日本時的故事:
有和尚對放牛的說茶有三大功德:「一是喝了茶不易犯睏。」放牛的道:「我白天幹活累得要死,只有晚上躺下來睡覺是享受,如果睡不著覺,不就太痛苦了嗎?我可不要喝茶!」
和尚又說:「茶的第二功德是喝茶可以助消化。」放牛的說:「我每天能吃到的東西很少,再增大食欲的話怎麼得了!」
和尚說:「第三個功德是令人遠房事。」放牛的更不以為然了,說:「娶媳婦是我美好的願望,這樣看來,茶與我是無緣的了。」
顯然和尚對放牛的誇耀喝茶的好處是對牛彈琴,放牛的一味的忙於生存,也就很難談上精神生活了。
「喫茶去!」首先是要放下,不管你是來過還是沒來過,或者是一直在這裡的院主,甚至是已經了悟的人,即便是用「了悟而未悟」的態度喝杯茶,不也是一種更深一層的禪悟境界嗎?
於是,一顆平常之心也就油然而生,喝完了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去就行了。
所以「喫茶去!」也是一種簡單的精神享受。這麼簡單的三個字,看上去似乎什麼也沒說,實際上卻是什麼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