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很多人都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記憶力好,事實雖是如此,但除了這些來自於身體發展階段的優勢外,還有影響學習成果好壞的重要因素,那就是「適時的鼓勵」和「練習的機會」!
當你看到年紀幼小的孩子努力練習爬行,或是扶著桌沿練習行走時,大人總是給予最大的鼓勵和最多的練習機會;當你聽到孩子牙牙學語發出各種聲音時,你會在旁邊大聲叫好,聽到相近音還會抱著孩子歡呼著說:「哇!你會叫爸爸了!好棒!」孩子的能力從這些互動過程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因為受到鼓舞,所以自發性的練習機會就變多了;因為得到讚美,所以對學習的熱情與衝勁也變多了。
我有位朋友他有個十個月大的孩子,最近孩子剛學會拍手,在旁人眼中這雖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能,但一路陪著孩子成長的父母卻知道,這項技能得來不易!
孩子自從出生後,每次看到父母拍手總是興奮不已,但自己的小手卻怎麼也無法像爸爸媽媽一樣拍出聲音;父母不氣餒,有時握著孩子的手教他拍手;有時和孩子玩拍手遊戲,孩子一邊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一邊悄悄的觀察著、練習著拍手的方式。突然,在某一天,孩子舉起雙手拍出掌聲,從孩子的表情裡,你看到那不可言喻的快樂在他臉上一一呈現,這是學習帶給孩子的喜悅與成就!
父母對幼小孩子的練習過程總是給予鼓勵與讚美,並提供充足的練習機會。但等到孩子大一點時,有時我們會忘記每一項新事物對孩子來說都是一項全新的學習,我們常會忽略掉「鼓勵」和「練習」這兩件重要的事。
有時我常聽到大人對孩子說:「你都多大了,怎麼還不會?」「跟你講那麼多次,你還學不會?」……有時我們以為「孩子長大了」就應該什麼都會,或者認為只要給予一點練習時間孩子就應學會,我們都忘了在孩子最初學習新事物時,我們給予什麼樣的對待,才讓孩子一步步學會新技能!
任何學習都需要熱情,而那分熱情除了源自於孩子對學習的初衷之外,最大的因素是父母的眼光。當你用最初的心情看待孩子每一項學習時,你就會不慌不忙牽著孩子的手,一次又一次給予溫暖的擁抱與熱情的提醒。
學習是條漫長的路,如果沒有熱情的學習欲望支持,孩子很會就會被挫折打敗,或是被外在事物吸引,失去對學習的動力。父母如果能持續給予「適時的鼓勵」和「練習的機會」,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將能使他的學習之路走得更為平穩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