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行為偏差少年 端出師徒制

 |2012.07.11
1390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輔導有偏差行為的學生,一直是教育單位的難題。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想到了好辦法,結合社區友善商店,讓少年跟著「師傅」學習,順便培養職業技能。教育部訓育委員會補助各縣市健全學生輔導體系,台北市教育局開創「社區師傅職場體驗」方案,引入「師徒制」傳統,讓行為偏差的學生進入餐飲店、美髮店、寵物店,重燃學習熱情。

九年級的元元(化名),父母親感情不和睦,疏忽教養。原本元元也自我放棄,不僅無心學習,還涉及司法案件,讓學校師長頭疼。台北市教育局安排元元到一家餐飲店學習,從內場的切菜、洗碗盤,到外場接待客人的禮貌等,循序漸進接觸。

輔導人員發現在餐飲店的學習中,元元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游刃有餘,受到師傅鼓勵和稱讚,逐漸恢復信心,終於發現自己也有貢獻社會的能力。

八年級的小信來自單親家庭,從小就放棄學習,上國中後輟學。教育局安排他參加少年義工隊,頂著烈日在街頭募集發票,每一次鞠躬、每一聲道謝,都讓小信累積與人接觸、微笑和對話的技巧。

教育部訓委會說,傳統師徒制是一對一的教學,依孩子的狀況,給與個別化的彈性輔導。實務輔導工作中發現,有偏差行為的孩子,多半是從小缺乏正向引導,人際互動的能力薄弱,甚至排斥和人溝通相處,一遇難題,就採取暴力攻擊的方式因應。

受到社區師傅和社工師雙管齊下的協助,孩子人際敏感度和協調能力逐漸增加,挫折忍耐度也提高。另一方面,也讓社區接納這一群孩子,肯定他們的存在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