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品藻】 譚元春是風骨瓶梅

簡文志 |2012.07.08
2654觀看次
字級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號鵠灣、蓑翁,湖廣竟陵(湖北天門市)人。明天啟七年孝廉,鄉試解元。與公安派成員雷思霈門徒鍾惺同編《詩歸》,二人俱是湖北竟陵人,故稱「竟陵派」,世稱「鍾譚」。

時公安派已入淺俗末流,乃提倡性靈,反對擬古,譚元春《詩歸.序》以摹擬古人是「滯者、熟者、木者、陋者」,另立幽深孤峭、幽情單緒與孤行靜寄為宗,欲矯公安流弊。遂專務奇字險韻,雕文飾句,流於艱僻冷澀,敷詠山風海雨、草光花色,形成字謎、句謎,失其真美。有《譚友夏合集》。

見其〈瓶梅〉詩:「入瓶過十日,愁落幸開遲。不借春風發,全無夜雨欺。香來清淨裡,韻在寂寥時。絕勝山中樹,遊人或未知。」

首聯惜梅而詠梅,梅花浸瓶十日,心憂梅花早落,唯其晚綻,令人欣幸;頷聯讚其不憑春風助展嬌顏,亦未遭夜雨凌勢。此喻詩人未曾攀附喬門,亦免受失勢凌辱;頸聯仰梅於幽靜空間瀰放馨香,於孤穹時朗澈生命清韻。此聯頗見詩人孤矜傲岸風骨,雖如瓶梅伸展空間斲限,唯個人於時代中亦是亮節高風,了不染塵;尾聯對澆灌圈養之梅投以關愛眼神,其境況卓絕於山中花木,山中花木未必有遊人欣賞,而此刻瓶梅有我知音之識。此敘人才如瓶梅,雖為入世之用,未嘗不佳,呈現內風骨外經世的積極思想,頗與一般詠梅詩不同。

宋范成大〈范村梅譜〉云:「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此乃一般人之見,刻意尋梅之奇,以為傲骨經霜之襯,故以曲幹疏斜、朽枝奇勢為貴。

對於梅花的特殊見解,如清龔自珍〈病梅館記〉:「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其購盆梅三百,都是生病醜陋的梅花,為梅哀絕弔泣三日,立誓療梅,放任順勢生長,毀棄花盆,將梅埋種地上,解除束縛棕繩,以五年為限,恢復自然生態。這樣的梅花觀念,不同於重野梅之清逸幽遠,也不同於以瓶梅之孤高經世,以病梅療癒自然,頗參其識見不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