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羌頻頻報喜,今年已經有五隻新生的小山羌,來到這個世界。台灣山羌是台灣特有種,也是台灣體型最小的鹿科動物,棲息地分布在低海拔到三千公尺的天然闊葉林、針闊葉混合林或水源處,目前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生性警覺膽怯,遇到危險會先靜止、躲藏,若天敵接近,則舉起白尾巴迅速逃竄。
山羌為草食性動物,喜歡食用灌木、蕨類植物的葉子,尤其是嫩葉及嫩芽。山羌媽媽有時會將小山羌單獨留在草叢中休息,然後在附近覓食,同時也不時回頭注意小山羌的動靜,而身穿保護色斑點裝的小山羌,隱身在草叢中,不仔細觀察還真不容易發現。
為了辨識不同的小山羌,獸醫師會幫新生小山羌植入代表身分的晶片,但當小山羌被動物保母抱起來和媽媽分開的剎那,小山羌呼天喊地的叫媽媽,媽媽也一直想衝撞帶走寶寶的動物保母,還發出似狗叫的警示聲,山羌別名「吠鹿」,由此可證。
在台灣,山羌的分布遍及全島和綠島地區,牠們的習性以獨來獨往為多,不過,雌、雄之間的行為模式並不相同。具有短角的雄性山羌之間,有明顯的領域區隔,幾乎不會重疊,但雌性山羌之間則否,一隻雄羌的領域中,通常會有三、四隻雌羌共用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