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銓鐘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會六月二十四日主題為「六念處」,禮請佛光山普門寺住持永富法師主講,與談人有普門寺假日學院學員陳宗明、王明仁、許秀琴、方銓鐘、沈湘珠、蔡莉娟等,來自各地的信眾,共九百三十五人參加。
永富法師開宗明義點出,人除了生活、生存之外,更重要的是「你的根本在那裡?」唯有建立正確知見,可以不再受無知、苦迫的輪迴與煎熬。而「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念,正是「建立正確知見」修行的要旨,所謂「外持八戒、內修六念」,必得上品往生。
永富法師表示,「信仰學習、覺照清楚」是很重要的事,凡事光明面思考,從「法」上學習,調整好自己的知見。對煩惱將它看清楚、看透,心就不會往外求,要維持生命的活動力,就要從事善法的修行,清心寡欲,隨遇而安,才能知足常樂。
佛教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強調「佛與眾生之間,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關鍵就是對念頭的掌握。」經典告訴我們「應常思惟,觀察善法。」使心時時刻刻與善法相應,經過思惟,進而內化,成為行為標準。
對在家居士而言,六念法門的修行非常重要。「念」是繫念,將心牢牢繫在所緣對象而不動,讓心念時時處於清淨中,淺者念念相續,深入則能一心不亂。「念佛」是念佛號,念佛的相好莊嚴,念佛的智慧、慈悲與福德,以佛陀為榜樣。
「念法」是一心繫念佛的正法,如三法印、緣起、中道觀空等,時時憶念無常、因果、緣起之理,以正見觀照世間。
「念僧」一心專念僧眾和合、清淨、精進、離欲的功德,憶念賢聖僧的清淨德行,從而激發解脫之心。
「念戒」一心專注所受持的戒法,使自己對身口意三業時時保持警覺心,並以戒律對照自己的行為,觀察行為舉止是否如法,是否符合戒律規範。
「念施」是一心繫念作大布施,令眾生得樂,滿足眾生物質及精神上的需要,以眾生之需視為己需。
「念天」是一心繫念天人善業與禪定的功德。學佛者不求生天,透過對正確因果認識與了解,讚嘆天人功德。所有修行以信為先導方便,基礎以「皈依三寶」斷疑,生命中要清楚以什麼為依歸,而且要非常相信。
陳宗明表示,他平時專注於淨土法門的修持,每日以念佛為定課,也在安寧病房當義工,願意將每日念佛功德回向給病患,握著臨終者的手念佛,帶給他們安定的心。
王明仁分享,拜懺是最好的修持法門,其方法次第,要口誦流利記憶純熟,逐句體會依法修持,利樂總持業障盡除,常生佛國永免四生六道之苦。許秀琴說,念佛念法更要念僧,佛陀的智慧慈悲、佛法經典能夠流傳,都需要賢聖僧來承先啟後,有僧寶指導,才能次第修行有所成就。
方銓鐘表示,持戒的精神在於不侵犯他人,並分享受持八關齋戒,持一日一夜清淨戒,體會、學習出家人清淨修持,從持戒都攝六根,從禪定增加智慧。沈湘珠說,布施是最好廣結善緣之法,強調法布施更甚於財布施,依個人能力利益眾生,就是最好的布施修持。蔡莉娟表示,以謙卑感恩的心來敬天,行善布施持戒,就會有龍天護法來護持,常念天人福德,身體力行,心中所求皆能如願。
永富法師在分享過程中,分別穿插梵唄唱誦,嘹亮優美的天籟之聲,攝受全場信眾,大眾藉由這場法筵洗滌塵勞,身心皆得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