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那爛陀 國際辦現代學府

觀梔 |2006.09.29
403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梔綜合外電報導】印度比哈爾邦首席部長(相當於省長)尼提希‧庫馬近日宣布,包括日本在內,還有新加坡、南韓、中國、斯里蘭卡、緬甸及泰國等不少國家,表達對重建那爛陀( Nalanda)大學的興趣,由於那爛陀大學是世界最早的國際學府,有非常光榮的歷史,現代將在遺址旁興建一所新的國際大學,相信是深具意義之事。

今年五月底,日本代表團由尼提希陪同,參訪那爛陀遺址當時,即表示希望能在此遺址附近投資興建一所國際性大學。

日本代表團表示,他們將負責全部的投資,希望深具歷史意義的那爛陀大學也能成為現代的「學習和知識、宗教中心」。日本專家目前已繪製出那爛陀大學的建築草圖,比哈爾邦政府也有意為此撥出一百八十二公頃的土地,屆時新那爛陀大學,將不是所佛教學院,而是開設各類學科的現代化大學。

另外,當地的比哈爾邦政府也有意重建那爛陀大學,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幾個國家都願意聯手,圍繞那爛陀進行開發工作,例如中國在那爛陀投資興建玄奘紀念堂,全部工程將在今年年底前竣工。

與那爛陀有關的另一個專案是,印度與新加坡合作的菩提伽耶─那爛陀印亞學院。

  這所學院將按照現代大學的標準建立,除了一般大學學科,還將特設佛教研究所,並要求全體教員都要對佛學有所研究。按初步計畫,學院占地八十一公頃,投資約五十億盧比。兩國政府將負責初期的建設,學院的管理將由印度及新加坡各派專家獨立管理。

那爛陀( Nalanda)地名其中一個說法是古代梵文nalam ,意為蓮花,「da」是給予,蓮花在印度是知識的象徵,因此,那爛陀意為「知識的給予者」。它建於西元四二七年,位在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當時不僅是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和學術中心,也傳授哲學、邏輯、語言、天文、數學、醫學等知識,在全盛時期藏書九百萬卷,學僧逾萬人,是世界最早的國際學府。

唐朝玄奘大師在那爛陀寺學習約五年,在《大唐西域記》等書籍中,都有對那爛陀寺的介紹說明。西元一一九三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帶兵侵占那爛陀,使佛寺和大學遭受嚴重破壞,僧侶多逃往西藏避難,從此那爛陀失去光采,佛教也漸在當地式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