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粟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環球時報」近日評選出五十名近代對中國影響深遠的外國人,其中包括四名西方傳教士嘉約翰、丁韙良、李提摩太及明恩溥。
「環球時報」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名列一百五十人,再與專家、資深媒體工作者共同選出影響近、現代中國的五十名外國人士,希望在評選過程中透過對這些人物的了解,思考中國近、現代發展的脈絡。
獲選的四位傳教士,全部都不是以傳教對該國形成直接的影響,而是在醫學、教育及社會改革等領域,對社會貢獻巨大。
四人依時期排列,最早是傳教醫生之一嘉約翰(一八二四至一九○一年),他在廣州創辦中國最早的教會醫院—博濟醫院,並設立西醫學校,培養第一代「西醫大夫」,當年還曾因西醫不被社會接受而被指為「巫術」;「時報」認為他的「傳教士執著精神」,是能在中國社會生存的原因之一。
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一八二七至一九一六年),則被評審團定為「在中國近代教育的醞釀和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丁韙良在中國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成立時,由清光緒帝任命為首任校長。
他最有名的事跡是曾在大學堂開學時,當著中外來賓面前,向孔子像鞠躬致意,這個被某些基督教人士視為「背叛神」的舉動,使他融入中國,成為開拓中國教育先驅者。
來自英國威爾斯的傳教士李提摩太(一八四五至一九一九),則影響了中國的社會改革及文化層面,因而「對晚清一代開啟民智、展望世界有重要影響力」。李提摩太主持外國人最早在華創立的出版機構「廣學會」長達二十年,出版十數種報刊外,還推動著名的「維新變法」,被評為維新運動的精神導師之一,對近代新聞出版業、現代學校、宗教、賑災、國際貿易的發展影響深遠,被視為「傳教士大軍在中國的正面代表」。
來自美國公理會的明恩溥(一八四五至一九三二),於一九○八年推動美國退還半數的「庚子賠款」,作為資助中國興學與在美留學資金,打開中國學生赴美的大門,培育不少優秀人才回國貢獻,尤其他「熟悉中國國情,了解民眾的生存狀況,知道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影響中國的未來」。此外,明恩溥還推動建立北京協和醫院及協和醫學院,也影響了「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