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文/顧慧敏 |2012.06.25
3668觀看次
字級

文/顧慧敏

日前閱讀本版一篇文章「當優點成了包袱」,心中不禁會心的一笑,原來天下的「傻瓜」還真不寂寞啊!想想自己不也是這款人嗎?不論是在學、在職甚或去職後的人生,常常會有天外飛來一筆事。也曾經因為接下太多「分外事」,造成掛一漏萬之窘態,於是變成熱心有餘,卻成事不足。

年歲漸長,歷多次之經驗,確實明白個人的能力有其極限,於是修正成行有餘力,就接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即可。一者讓自己有多餘的時間,省察事情完善否;再者能接事做事,表示自己仍具有能力;又者完成之後的成就感,實非他物所能比擬。

而面對他人表達的感謝與誇獎,無論是有心或無心,都照單全收。曾經也計較過「你就會出一張口,可知我得出多少心力?」云云;但此心思,只是讓自己更多得失心而已。心念一轉,所謂布施,不就是要三輪體空嗎?既然願意付出,何需再多一分罣礙在心頭呢?如此一來,我做得心安理得,既開心又沒壓力。至於別人的看法,剛開始,我會刻意當成不是考慮因素;現在則更上一層樓,給人歡喜、給人方便,不也是開心之事嗎?

我想對該文作者說,你的「細心負責」絕對不是「自討苦吃」。可能現在處於內外大小事交織的境況,令你心力交瘁,當其他相關人無法加入協助時,你更要安定自己的心,先評估「自己能承擔多少事」再來決定自己接多少事。尤其是照顧親人,若不能沉住氣,耐著性子來照護,到頭來,被照顧的人覺得痛苦;照顧者心生怨懟;手足之間起嫌隙,如此一來,原來的辛苦與承擔全部付諸東流,才真的損失慘重啊!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念頭轉變,雖然做同樣的事,心情卻全然不同。照顧親人尤其是。你之所以會承接,可能是家人裡,你是做得最好或是最適合的那個人。再者其他人忙的忙、沒心的沒心、害怕的害怕,我們不接下來,任誰照顧,我們都不會放心的。

而誠實的面對自己,會發現我們真正在做的是──「心安」。沒錯,就是「心安」!如果今天我們不做,將來會遺憾、心會不安。所以,照顧他們也是為了我們自己,不是嗎?

但是,絕不能忘了,必須自己有能量,才有能力照顧他人。所以,肩膀累了,放鬆一下,告假些許時日,請其他親人或僱人代替,如此一來,不但自己獲得了休息與能量,他人或許也能體會到照顧者付出的辛勞。

我永遠記得,在我大學畢業時,一位長輩的教誨:「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手心向下的心願,而不要有手心向上的期待。」所謂手心向下,就是付出。因為有,才能付出;手心向上,就是乞討,因為沒有,才需要向別人要。於是,我告訴我自己,將來無論我有多少,我都要時時手心向下。這個銘記,影響我的人生觀甚深。為了能夠手心向下,我一定要讓自己隨時心中感覺「有」。

不知該文作者能否試著改變一下今年的目標為學著轉念、學著發現自己的擁有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