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針對中油試辦浮動油價制度,消基會昨天呼籲經濟部和行政院消保會應為消費者把關,消基會不排除拜會立法院各黨團,以消費者痛苦為前提,要中油公平合理對待消費者。
消基會副董事長程仁宏指出,中油把調降基準設在九月十四日,是對消費者最不利的時間點,若依七月平均油價做為調降基準時,原油價格調降幅度為百分之十七點四,但中油價格調降幅度卻僅百分之四點九,每公升調降幅度中三點五七元的調降幅度卻消失無蹤,中油心中明顯沒有消費者,只有利潤。
中油試辦浮動油價制度,並依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收盤價漲跌幅連動,調整國內油品價格,消基會要求中油實施浮動油價前,每公升應先降價二點五元,卻被中油批評消基會不太懂原油採購作業,才會誤會降幅不夠,消基會表示,中油太懂、太聰明了,才會算計到消費者的荷包。
經濟部長陳瑞隆昨天表示,國際油價飆漲時,國內油價確未足額反映,現在「哪來二點五元可以降?」他不認同消基會要求,但中油不會透過未來價格調整,彌補先前虧損。
至於以WTI作為參考指標是否合理?陳瑞隆說,國際油價幾大指標走勢相同,WTI變動時,杜拜油價也會連動,中油是以WTI漲跌比率,而非WTI價格,作為浮動油價參考。政府沒有特別偏好哪個指標,如果各界有不同看法,試辦期滿後可以考慮是否改採其他指標。
中油董事長潘文炎表示:如果照消基會的算法,中油每年會虧三百億元。
潘文炎說,消基會拿現在WTI價格與同水準時的國內油價比較,認為應降價二點五元,基本上並沒有錯,但卻少算了當時油價下,中油每月虧三十億元。
針對部分人士認為目前原油每桶約六一點四六美元,相當於今年二月十三日價格,當時中油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四點六元,兩者原油價格相近,現在每公升卻要二十七點二元,並不合理一事,能源局特別做出說明。
能源局強調,能源價格應有利於節約能源及替代能源發展,而經濟部宣布未來將採浮動油價機制,較能避免油價調整過程所形成的負擔不公平現象,避免全體納稅人補貼用油者,用油少補貼用油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