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華女籃勇奪世大運銀牌。
上月打完的第七季WSBL剩四隊與賽,女籃再陷困境,前「一姊」新任體委會副主委錢薇娟有心重整,邀四隊溝通,雖有初步共識,改革路卻漫長。
選秀、WSBL季外另辦盃賽、自組聯盟,重新研議WSBL、UBA切割,千頭萬緒。
女籃爹不疼、娘不愛,但約定俗成,大、小球員開始打哪一隊,就不得異動,形同「一日A隊人、終身A隊鬼」,陋規行之數十年,有人嘗試挑戰泰半無功。
約二十年前台元許翠齡退休後擬再打電信,籃協仲裁會以法界觀點裁定許翠齡勝訴,造成軒然大波,仲裁會為此收工,理由是「籃球有單行法」,隨後電信張秀豐轉到南亞、麥雅惠他棲台元,大抵非先賠錢即坐幾年球監,俟兩隊點頭,他隊及籃協也沒意見,才拍板定案。
約十年前,熱愛籃球的星雲大師支持,佛光網羅幾名退役多年的老將組女籃,未獲這幾人母隊同意,計畫觸礁,三年多前,普門高中自己拉拔、培養的球員升上佛光大學,得以成軍投入WSBL。
華航、南亞、亞東解散,球員轉隊不受此限,但因缺乏流通,出道就被草約、合同綁住,經費充裕、管道暢通球隊覓材容易,各隊起跑點不一,實力自然有差別。
兩年前國泰姜鳳君沈潛一年,欲轉至電信,國泰退出WSBL,默契打破,開始自由交換球員,電信黃品蓁到國泰,馬怡鴻及國泰陳怡儒、張曉玉到台元,電信文祺、劉家秀、姜憶蓮及國泰趙碧鳳、台元何姍姍到新軍艾柏斯,電信賴欣妤、台元辛宜芝、普門魏于淳到台電,本季姜鳳君回國泰、劉君儀離開台元下季將改披國泰戰袍。
大門初開,看似民主,實則另有隱憂,醞釀多時的選秀如推出,肯定衝撞各隊與國、高中或大學建教合作既定政策;多辦盃賽似較可行,本季WSBL每隊十八場例行賽,各加決賽兩戰共二十場,不符投資成本,另辦比賽多些競爭,水平才能提升。
自組聯盟說說就算,對主事者而言,女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依現行的體制,出走卻斷無可能。
WSBL、UBA逐年切割,大專體總力推,去年幾場座談、公聽會後,年底UBA採行,一般大一球員二選一,不得跨兩聯盟,女籃及不少UBA名校反彈,因資源仍不足,驟然切割後遺症不小,甚至危及勇奪世大運銀牌的中華隊未來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