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儀在紐約緊急醫療服務組織(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工作期間,經歷了各種不同的緊急救護事件,也深刻體驗了病患生死一線間的掙扎,讓她銘記在心。
在紐約一間診所內,主治醫師陳永儀正在為一位由台赴美探親的中年女士看診,這位眉頭深鎖的王女士因焦慮症而求診,主訴求是緊張、氣喘、心跳快。陳醫師看病人的習慣,是先排除其他造成病症現象的可能性,然後再專注於心理方面的評估、診斷與治療,她仔細研究王女士的病情後,會同免疫科的醫生,終於找到病因,解除了王女士的病痛與煩惱,幾個星期後,王女士興高采烈地來向陳醫師道謝,她的症狀全部消失了。
在美國西點軍校的教室裡,一群理著小平頭的西點高材生,正在聆聽台上一位女教授的講課,對這位東方面孔、年輕秀麗的女老師,這群具有優越感的美國小夥子,似乎抱著懷疑態度,但當這位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侃侃而談有關阿富汗、伊拉克戰爭中受傷歸來的軍人以及有親人在911恐怖攻擊事件中喪生的倖存者,所面臨的「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要如何因應、如何調適時,這些自視甚高的西點學生,不禁對這位女教授的深厚學養為之折服。
許自己一個亮麗的熟年
陳永儀博士二○一二年初應邀返國執教後,把她多年看診、教學及研究心得,寫了一本新書《30開始─打造亮麗熟年》,理論與實務兼具,這是她繼二○○七年七月所寫的《壓力》之後,第二本在國內出版的著作。
作者在書中有一個提問別具意義:「你今年幾歲?你感覺像幾歲?」因為年齡有「生理年齡」與「實際年齡」之分,生理年齡並不一定相等於你的實際年齡,一個八十歲的人可以有五十歲的身體;一個四十歲的人也可能有九十歲的身體。
老化的速度,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皆可經由生活中所做的各樣選擇來決定,不論我們的基因如何,保持健康,遠離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養成好習慣;活得健康與否,有一半以上是操之於自己,保健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長壽,而是要活得快樂、活得有品質。
《打造亮麗熟年》分為身體篇、心理篇和社會篇三大章,從各種不同層面,深入淺出地探討保健與老化的各種問題,有專業知識、有臨床診斷,也有有研究心得。每一個篇章除了主文外,附有三個專欄,分別是「健康小測驗」、「日常保健提示」、「照顧年長者的注意事項」,內容生動活潑,讀後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編撰─劉華女士,也就是作者的母親,為這本書也投入不少心力,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劉華女士,多年前與兒童心理學家吳慶宜女士,合寫了一本暢銷書《了解我》,在中國時報上連載,受到廣大讀者喜愛,轟動一時,這是國內第一本兒童心理書籍,出版後成為暢銷書,歷久不衰。《了解我》這本書封面上的小女孩,就是今天的陳永儀博士,母女研究興趣一脈相承,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