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80 安穩和諧環境 療癒發展遲緩兒

李如定 |2012.06.20
925觀看次
字級

當年四十二歲的爸爸和十七歲的外籍媽媽婚後產下「雄雄」(化名),爸爸無一技之長,工作並不穩定,卻長期對家人及親友隱瞞挫折,以喝酒麻痺自己,一方面也擔心年輕貌美的妻子被外界誘惑,於是,搬家和打罵成了他的慣性。

雄雄一歲半時,父母結束了這場鬧劇般的婚姻,卻結束不了他幼小年紀的持續傷害。在家庭氛圍缺乏和樂、又不斷轉換生活環境的狀況下,雄雄的依附感甚為薄弱,媽媽離開後,爸爸疏於照顧,讓他的狀況更為惡化。上幼稚園時,雄雄被安置到某育幼院,但他從未和大人建立過良好互動和互信的潛在問題並沒有受到關注。他完全欠缺生活常識、鮮少開口講話、不知如何參與團體活動,他嚴重的發展遲緩現象,只被認定為「難以接近的小孩」。

在就讀小學前的暑假,錯過早期療癒階段的雄雄被安置進了大慈。在絕大多數的安置機構裡,保育老師通常採用輪班制,惟獨大慈的老師皆以此為家,雄雄因而獲得固定的保育老師林振瑜的照顧。

雄雄的眼神並不呆滯,但詞彙很少、對於很多的日常生活物品也顯得非常陌生,林振瑜耐心的觀察他的每一個生活細節,經常在用餐時教導他認識一樣樣的食物;出門時,會特意將錢交給雄雄,由他自己買車票、走在前面去搭公車;參加活動回來後,引導他用「畫」來紀錄;大慈家庭允許他慢慢探索、向前,在日常生活中悄悄地進行「遊戲治療」、「音樂治療」…。

一年級即將結束,雄雄對溫和而富耐心的林老師產生了深厚的依附感,和同儕之間的互動亦有了明顯的增進,語言的發展也在持續進步中。大慈的師長相信,療癒的過程雖然辛苦而緩慢,但只要用心,成功轉變並非奢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