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世界輪椅暨截肢者運動會」明年九月在台北市舉行,將是台灣近年主辦最大規模的國際運動會。目前,高雄市已取得二○○九年「世界運動會」主辦權,但台灣首要面對的是「世界輪椅暨截肢者運動會」時,台灣的軟硬體設施及主辦能力是否達到國際水準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顧問賴復寰表示,預估有一千五百位選手參加世界輪椅運動會,但為因應殘障者的需求,競賽的軟硬體設施都必須調整,建立完全無障礙環境。還有他們的食、衣、住、行,都必須要作完善的規畫,才能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率團在日內瓦參加世界殘障桌球賽的殘障體總會長陳李綢指出,國際輪椅暨截肢者運動總會(IWAS)十一月將派代表到台灣,評估、視察台灣的籌備工作,在確定一切合乎標準後,將正式宣布運動會依計畫進行。
長期從事推動殘障運動的沈啟賓強調,主辦殘障運動會除了軟硬體設施外,最關鍵的是對殘障運動員的照顧與關懷,需要龐大的人力,因此,「義工」的熱烈參與將是決定因素。
賴復寰本人因車禍腿部受傷,他說,在先進國家可以強烈感受到對殘障人士的尊重與關懷,如殘障者過馬路,幾乎所有車輛都會停下來,但在台灣卻常招到駕駛的白眼。
當一千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殘障人士出現在台北市時,賴復寰希望台灣也能展現高度的愛心,在這方面,顯然還需要教育與宣導。
世界輪椅暨截肢者運動會將有田徑、游泳、籃球、桌球、網球、羽球等十個種類,陳李綢說,國際殘障奧會主席、聯合國代表、各國政要都將參與盛會,對提高台灣國際能見度與形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