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驪歌四響,即將踏出校園、邁向新階段學習或工作生涯的學子,總以各具巧思的方式,來與老師及同窗回味過往的美好時光,一塊兒擘畫未來人生的尋夢藍圖。
最近幾年各校的畢業典禮氛圍有些變化,失落的離情依依沖淡了,展現新世代青春活力的元素加多了。從近日媒體報導中看到,今年校園驪歌聲中,有的懷舊以一九五○年代歌舞為場景,有的搞創意演出童話故事,有的開瓶舉杯,還有的由學生票選心儀的名人來校演講。這個月,畢業生成為最佳主角,恣意享受青春獨有的瘋狂!
對於所有的畢業生,我想獻上的衷心祝福是:喚醒心中的志願力量。因為我深信,花樣般的璀燦青春,將因助人而分外精采!
七十八年次的陳羿如,從十七歲就開始擔任緊急救護義工,就讀大華技術學院時,加入校內紅十字急救推廣社,考取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證照。在許多生死關頭,面對令人喪膽的頭破血流、四體不全恐怖畫面,小小年紀的她學習力求鎮定,沉著地和隊友相互合作,運用急救包中的繃帶、電擊器等工具,將平日所學用於黃金的一刻。
二○○八年,羿如更加入第一期紅十字大專青年印尼暑期服務團,遠赴四年前遭受南亞海嘯重創的印尼亞齊地區,進行一個月的民眾衛生宣導教育,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保護他們免於受到因為不當衛生習慣而飽受疾病蔓延之苦。
以做義工的另類方式度過青春,因為羿如認為,這比純粹吃喝玩樂更有意義,不但學習到許多知識,大開眼界,更可以從服務過程中獲得持續性的回饋、快樂與健康。
青少年志願服務一直是推動全球紅十字運動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地球上人類正面對氣候變遷、衝突、暴力等頻率與複雜度日益升高的突發事件挑戰的今日,各地的紅十字青年志願服務者都相繼貢獻智慧心力,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在菲律賓,飽受颱風侵襲的年輕人正在種植紅樹林以保護家園;在甘比亞,年輕的音樂人正以音樂傳遞疫苗接種、愛滋病與瘧疾防治等有力訊息;在羅馬尼亞,青年義工正在透過手機簡訊以新型傳播方式進行公眾衛生宣導;在煙硝戰火的阿富汗,數千名青年義工正在學習基本急救技術,確保社區居民享有不可或缺的基礎醫療服務。
在台灣,青少年服務工作是紅十字會近幾年努力植下的一棵種子,目前在全國共有七十多支紅十字青少年服務隊伍,大約有三千名學生義工,分別在大專及中小學校園及社區內以各項服務實踐紅十字運動。紅十字會的人道精神,也在年輕世代的輪替遞嬗中、持續發揚、深耕。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及紅十字國際聯合會(IFRC)在今年五月的世界紅十字日,更以「青年在行動」為主題,鼓勵世界各地年青人繼續開展更多、更好的行動,進一步擴大幫助範圍。
最後,親愛的畢業生們,與你分享微型信貸創始人、被譽為「窮人銀行家」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曾經送給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的一段話:「你們這一代可以創造一種突破性的發展,改變世界的走向。你們可以成為具有社會意識的創造力世代,這世界正在等待這樣一種世代。」
喚醒人人心中內在的志願服務力量,世界將因此發亮,青春必將非凡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