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螃蟹的行
螃蟹五對明顯的腳中,第一對鉗腳是攝食、禦敵的工具,後面四對腳是步行、奔跑、攀爬、游泳的工具。隨著種類的不同,有些善於奔跑,有些善於走路,有些善於爬行,有些善於游泳,各有所長。一般來說,短壯的步腳,只能慢慢走;而修長、輕巧的步腳,則善於奔跑;腳末端尖而帶勾者,擅長攀爬;而腳呈扁平槳狀者,則能游泳。(圖、圖、圖、圖)
大多數的螃蟹都是橫著走,因為頭胸部的寬度都大於長度,步腳由身體兩側向左右伸出,每一步腳都由七段肢節組成,這七段肢節的連接面不能轉動,所以肢節只能伸縮不能轉動,故行進時呈橫向前進。
和一般橫行的螃蟹比較,和尚蟹的身體呈圓球形,比一般橫寬形身體的螃蟹更利於直行,腳能夠前後移動,故行進時可直向前進。(圖)
五、螃蟹的育
螃蟹萎縮、退化的腹部反摺在頭胸部的下方,俗稱為「臍」,雌雄各有不同的形狀,雌的呈圓形,雄的呈三角形,俗稱「圓臍」和「尖臍」。(圖)
交配時,雄蟹會環抱住雌蟹,腹部對著腹部,雄蟹的精子由交尾肢輸入雌蟹的貯精囊,當雌蟹的卵排出,經過貯精囊時就完成受精了。受精卵被送到腹部的附肢,黏在附肢邊緣的細毛上,經過一段時間孵化,這種現象叫做「抱卵」(圖)。剛孵出來的螃蟹幼蟲就離開母蟹,在水中過著浮游生活,牠們的樣子並不像螃蟹,身長不到零點一公分,有一對大大的眼睛,圓圓的頭胸部,細細的腹部,因為長得很像水蚤,所以稱為「蚤狀幼蟲」。
蚤狀幼蟲會經歷多次蛻殼才會長大,蛻殼的次數隨著種類而不同。在多次蛻殼後,樣子和剛孵出的幼蟲長得很不相同,身體扁扁的,有一對長長的眼柄,頂端長有複眼,因此被稱為「大眼幼蟲」(圖)。大眼幼蟲再經過一次蛻殼之後,樣子就會跟成蟹長得很像了,此時叫做「幼蟹期」。
幼蟹每隔數天蛻殼一次,身體也不斷地長大,而逐漸長成為成蟹的樣子。成蟹也必須蛻殼長大,但是年齡越大,蛻殼的時間間隔就越長。
(更多內容,請點閱〈國立台灣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