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 讓孩子自由地探索

楊琇玲 |2012.05.29
2082觀看次
字級

四歲的迪迪吃完晚飯後,跟著奶奶出門散步,走在人行道上,微風徐徐,迪迪踩著輕鬆的腳步一邊唱著歌,一邊高興地跳跳走走,離開了奶奶的身邊,自己往前走,開始他的小小探險。

走到巷口處,迪迪慢下腳步來,這時突然聽到奶奶在後面尖叫,一把捉住迪迪。迪迪嚇壞了,因為他什麼也沒看到,「根本就沒有車子啊!」奶奶接著緊捉著迪迪的手,不准他離開身邊。

迪迪生氣了,不准奶奶牽他的手,因為他不知道奶奶為何那麼用力;迪迪的拒絕,讓奶奶更發火,擰住迪迪的耳朵,問他「你想要擰著耳朵走,還是牽著手走?」迪迪的身軀用力地想跟奶奶保持距離,但因為耳朵好痛,不得已只好用手撥開奶奶擰著耳朵的手,心不甘情不願地讓奶奶牽著手,奶奶一捉住他的手,很快地向前走去,迪迪覺得又生氣又不知所措,因為他不知道是什麼讓奶奶那麼激動。

走在這對祖孫背後的我,看到這短短不到五分鐘的互動光景,覺得很感慨。我想著,如果城市裡棋盤式的巷道,變成鄉間一塊塊田埂的話,整個氛圍會不會變得不一樣?城市裡一棟棟的房子,擋住了我們遠眺他方的視線,每個巷弄的交會,都是未知,因為不知道什麼會衝出來,危險無處不在;若在鄉間,一望無際,可以一眼看到目標在哪裡,隨心所欲地計畫旅程。

孩子可以在開闊的空間裡自由地奔跑,享受生命賦予的能量,因為他們看得到、觸摸的到、可以準備自己,接觸新奇的事物,保持對環境的好奇、探索與實驗。我想奶奶的緊張是可以被理解,因為當人處在危險不知何處,無法自我準備時,當然容易焦慮;可惜的是,孩子對自由的渴望已被大人焦慮的情緒所染色了。

創造一個安全環境讓孩子自由的探索非常重要,不論在家裡或戶外,根據孩子的發展年齡,提供安全空間,例如在客廳移開危險物品讓孩子能自由爬行、捉取把玩他們有興趣的物件;若想從事大肢體活動,帶孩子到公園奔跑、遊玩。

空間感的開發幫助孩子發展思考、秩序建構、資訊蒐集、探索實驗、作出選擇、實踐想法等能力,讓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探索的經驗,建構出對世界的認識。

(作者為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舞蹈治療師 楊琇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