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雲林訊】「現在工業雖可大量製造出低價又精美的神像,可是永遠無法取代手工雕刻出的神韻。」五年前,雲林縣崙背鄉民林千翔返家,與爸爸林朝金學習神佛雕刻、傳承技藝,雖然林千翔喜愛創新,林朝金趨於保守,雖然兩人有時會為了細節而爭吵,卻也激出許多創作火花。
二十八歲的林千翔表示,從小跟在爸爸身邊學習雕塑神像,小時候只能拿著砂紙磨平細痕,隨著年齡增長,接觸的工法愈多,漸漸培養出興趣,第一個挑戰的作品就是站姿的三太子,林朝金勸他在不會拿捏比例前,先從簡單的坐姿開始練習,但他執意要雕刻站姿的三太子,結果五年來尚未完工。
許多民眾看到年輕的林千翔,拿著雕刻刀和木棍,專注地雕塑神像,不僅訝異,也對他的雕工感到質疑,尤其是發現林千翔過於新穎的想法,常常會私下要求換林朝金操刀。林朝金強調「我一定會在旁監看」,如果對與神像有堅持也可以溝通,一定全力配合。
在上色、神衣的設計,父子倆各有主張,林千翔用色鮮明、注重美學,林朝金堅持服飾遵循傳統,偶爾為了細節有所爭執,卻也激出更多創作火花,而且對林朝金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技藝有人接手。
林千翔認為,手工雕刻帶有感情,可以雕出神韻,是工業無法取代,只是雕刻時必須全神貫注,只要稍有不留神或是畫錯一筆,整尊佛像就毀了,「木雕不像泥塑或紙塑,可以用補土來彌補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