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在油電雙漲趨勢帶動下,讓環保節能成為現今社會大眾最熱門的討論話題,許多算盤打得精的家庭主婦或小資上班族更是想方設法透過各種方式努力「抗漲」,希望別讓自個兒的荷包一直扁下去。
然而,儘管大家都想省油省電,但市面上許多標榜具有省電效果的節能家電產品或是環保油電車卻非每個家庭都見得到,不夠普及化,讓人不免好奇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節能產品立意雖好,但價格得再平易近人些。」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太陽能光電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沈志隆道出為何節能產品無法普及的主因。他說,雖然政府有補助民眾購買,但由於額度不算太高,因此就算有些民眾有意願,也會先「三思而後買」。他建議,為了擴大節能商品與家電的廣泛應用,政府不妨考慮提高補助額度來為買氣「加溫」。
對此,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徐義權也有同感。他表示,自己想換油電混合車想了很多年,但考量到價格與零件更換成本較高,讓他一直「心動而未行動」。雖然大家都知道節能環保的重要性,但除了價格要再降低外,配套措施也不可少,他以電動車為例,雖然比一般車來得環保,但受限於目前「充電站」還不是到處都有的情況,許多民眾在便利性考量下就可能會因此望而卻步。他表示,如果政府真想提高節能成效,就應該積極結合民間或相關單位將配套措施先打理好,才能彌除民眾疑慮。
不過,沈志隆也提到目前節能家電價格之所以較高,主要是因為產品本身製作成本就不低。他以一般冷氣與變頻冷氣作比較,由於變頻冷氣必須要多增加變頻器來讓冷氣機可以隨溫度變化來調整運轉情況,因此增加成本也是無可避免,自然也就導致售價比較高一些。
除了價格外,產品的性能與可靠度也是婆婆媽媽的考慮要素。沈志隆表示,要讓節能產品可以走進家家戶戶的生活裡,不只價格要親民,性能也要提高,增加民眾對節能產品的信賴感與愛用程度,才能讓節能成效更上層樓,避免淪於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