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行腳--檳榔,咖啡,茶

劉伯樂 |2006.09.24
465觀看次
字級

好不容易接上了台18線公路,這是一條通往阿里山的熱門路線,於我卻十分陌生。
我前往阿里山、玉山的動線,多半經由南投縣信義鄉經台21線的新中橫公路。信義鄉附近每颱風季節,土崩石流、道路中斷、毀村、遷村,成為居民哭訴,政府無力應付,局外人幸災樂禍,而媒體搶又著報導的焦點,是是非非早已成為一條「悲愴之路」。選擇從嘉義方向上山,換個角度也可以換個心情。

「阿里山,種樹木,準備明年…」小時候的兒歌告訴我們:阿里山有很多樹。教科書裡也寫著:阿里山的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意思是說:從熱帶到寒帶的森林植被,統統都可以濃縮在台灣三千多公尺的高山裡。也就是說:一個台灣等於半個地球。好個阿里山,走一趟就可以體驗半個地球的自然生態景觀。

行車沿著公路蜿蜒上升。道路兩旁的河階地有不少開墾過的田園,還零星有一些次生的闊葉林。愈往山區裡不見什麼森林,竟然都是一棵棵直楞楞的檳榔。這種「綠色黃金」有時就種在公路兩旁,有時漫山遍野觸目所及都是紅唇族的慾望。路邊有一個牌子,標示著由此往上是暖帶林,以下是熱帶林的界碑。再向上去果然有了不同的視覺景觀,檳榔樹下多了茶園。原來應該是「闊、針葉混合林」的,變成了「檳榔、茶葉混合園」,更高一點海拔,地貌上就只剩下名聞遐邇的高山茶了。

半路上有一家咖啡屋令我好奇,剛好隔壁農舍也是我寫生的題材。我啜飲咖啡,一面寫生一面想像農舍主人的山居生活。農舍前面是茶園,後面緊臨山坡。從後院一直到看不見的山頂上都種滿了檳榔。咖啡屋的主人出來跟我聊天,不斷推銷本地新引進種植的咖啡多麼與眾不同。我原本只想找個地方坐下來畫畫而已,那口中飲些什麼也是食不知味。聽他說是本地出產的咖啡豆,不免心頭一驚。一路上還不曾看見有咖啡園。不過,這一小杯黑色飲料可以有一百二十元的經濟價值的話,不用多久,山腰上一定又多了熱帶咖啡園的「自然」景觀。一個台灣,半個地球。在台灣什麼植物種不出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