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埃及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兩天舉行歷史性的總統大選投票,人民去年推翻前總統穆巴拉克之後,由軍事委員會監控國家的過渡階段,可望經由此次總統大選而大功告成。
全國一萬三千個投票所,五千萬合格選民二十三日開始投票,對於第一場自由總統選舉,首都開羅以及其他地區的民眾都非常興奮又期待。「法老王」穆巴拉克掌權三十年,玩弄選票於股掌,歷次大選都是「未選先知」的選舉,這個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終於首次有機會體驗選舉結果難以預測的大選。候選人本來有十三位,但有一位臨陣退選,轉為另一位候選人背書,成為十二人角逐。
二○一一年推翻穆巴拉克後,埃及政情和民心在過渡時期彷彿坐雲霄飛車,動盪和流血交互循環,但在大亂之中也見證了國會選舉。
國家何去何從 沒人拿得準
這次埃及總統大選十分「美式」,候選人奔走全國,有電視辯論,媒體訪談候選人,大體相當民主,但這個民主過程要產生什麼樣的國家未來,頗欠明朗。
八千兩百萬埃及人民明顯已經疲於一年多以來經常流於暴力流血的全國內鬥,政府一團混亂,人人希望國家往前走,但十多個立場南轅北轍的大選候選人沒有一個肯定勝出,十足說明人民無所適從的困境。
目前四名較被看好的候選人,分別是前總理沙菲克、阿盟前秘書長穆沙,穆斯林兄弟會旗下自由與正義黨領袖穆爾西,以及已退出兄弟會的法圖。民調顯示,穆沙持續排名第一。
但在周日的民調中,他的支持度下降百分之九至百分之三十一,言辭犀利的沙菲克以百分之十九點三緊追在後。沙菲克曾是穆巴拉克時期的末代總理,他在穆巴拉克倒台一個月後在示威中下台。穆爾西以百分之十四點六名列第三,是他迄今支持度最高的一次;去年五月因宣告參選總統而「單飛」的法圖以百分之十二點四居第四。
大選結果預定二十九日公布,但預料此次選舉將沒有一位候選人有把握得票過半,可能必須在六月十六日、十七日二輪決選,六月二十六日宣布總統選舉的正式結果,七月一日新總統就職。
無權無錢總統 接手燙山芋
然而無論誰當選埃及總統,都將面對一個令人望之生畏的現實:一個痛苦掙扎的經濟、日益惡化的社會安全體系,以及推翻穆巴拉克以來分崩離析難以收拾的國家;而且他的權力義務如何,還有待尚未制訂的新憲法界定。
經濟:穆巴拉克垮台十五個月以來,埃及的外匯存底失血三分之二,官方失業率上升到百分之十三,政府預算赤字飆上GDP的百分之十。這個百分之四十人民在貧窮線下度日的國家,是誰也不敢碰的政治燙山芋。
憲法路線:國家大方向的疑難之一是政教關係如何定位:依舊以伊斯蘭法為指標,還是偏向世俗法律精神?
軍方:軍方和情治機關累積了六十多年的神祕權力,觸角深入司法、政府機關和六百多萬公務員,無所不在。
開羅一位人權律師表示,埃及的政教關係問題大體上是人為的問題,真正危險的是公民社會和國家機器之間的鬥爭。他還表示,雖然此次埃及總統大選,過程可算open(公開),但選後的情勢更open(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