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慈善心-- 川震援建學校2年就拆除 陸媒質疑

 |2012.05.23
548觀看次
字級

大陸四川省綿陽市一所由香港資助興建的中學,在落成兩年後就被拆除,並改建為商住大樓,有大陸媒體評論指出,這再度令人反思大陸善款的使用狀況。

四川於二○○八年發生地震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教育工作者聯會向綿陽市共捐款港幣四百萬元(約新台幣一千五百二十萬元),用於當地紫荊民族中學的重建,而學校於二○一○年三月底投入使用。

但綿陽和港府方面近日確認,由於紫荊民族中學的重建用地涉及其他開發項目,學校於去年底被拆除,將會異地重建。

一向敢言的廣東省《南方都市報》昨天發表社論,猛烈抨擊這起事件,認為事件中有太多問題難以矇混,亟待釐清。

首先,這所學校才剛使用兩年就要拆除,官方的說法是「設施不足,校園狹小」,但不能不問責:重建項目從建設立項到規畫,為何出現如此缺乏起碼前瞻性的決策?

其次,紫荊民族中學被拆除後改建為「涪城萬達廣場」,當中是否存在慈善援建中學為商業房地產的情況?

第三,儘管綿陽承諾建設幾十倍於港方捐款的新學校,但在此一拆一建之中,被消耗的,卻是本該備受珍惜與善待的慈善心血。

社論說:「那些災後重建項目中的一磚一瓦,從一開始便已負載著人們的殷殷善心:慈善心是經不起一點浪費的,包括已被爆出的各類善款被揮霍事件,都無一不在刺痛人心,且無情消耗著國民的最後信賴。」

社論指出,在這次事件上,若有證據證明受贈方未盡妥善使用之義務,法律在追究相關人等刑責的同時,應明確賦予捐贈方追索的權利與管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